随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曝光,它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建议,有性侵犯记录的人不要未成年人工作。如何对此进行监管?
一、全国人大代表刘:建议有性侵犯记录的人不要未成年人工作!
2020年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建议建立未成年人性虐待预防和发现机制,防止未成年人性虐待的发生。
第二,具体如何规范?
刘建议建立未成年人性侵害犯罪数据库,全国联网公开。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工作不应雇用有性侵犯记录的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预防性侵犯教育,普及预防性侵犯的相关法律知识。
"童年时期的性虐待常常给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伤害。"刘的代表表示,未成年人还不够成熟,无法面对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他们应该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性虐待,保护他们的孩子。
在调查过程中,刘的代表发现,在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中,许多犯罪嫌疑人都是受害者在学校或补习机构的老师和其他熟人。2019年3月,"女童保护"论坛发布的" 2018年儿童性虐待案件统计和儿童性虐待预防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媒体在2018年全年公开报道了750多名遭受性虐待的儿童。就犯罪者与儿童受害者之间的关系而言,熟人实施了210起犯罪,占66.25%;共有71例师生关系。例如,某个地方的一名小学校长因强奸罪被判处7年监禁,但他出狱后,成为一所国际学校的教师,并再次利用职务之便骚扰学生。为了防止对未成年人的性虐待,关键是要关注与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触的人。
刘的代表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不够,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学校有烦恼,父母不重视,孩子们很害羞。该校担心此类事件会损害其声誉。一些父母可能觉得他们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教育。但是孩子很难谈论性教育。儿童缺乏预防侵权的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和此类事件后的应对能力,加上父母监管不力,导致难以发现案件和获得证据。案件发生后,受害者往往被欺骗、恐吓,不敢告诉父母,不敢报警,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获取和保留证据,导致证据丢失。
对此,代表刘建议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和宣传。她认为,可以考虑建立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信息库,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省、跨地区联网和实时更新,从而实现跨地区的犯罪记录查询,解决犯罪嫌疑人的异地流动问题。有关部门将完善信息数据库中的性犯罪者姓名、照片和犯罪事实,并向各类幼儿园、中小学、补习机构和培训机构以及其他与未成年人有密切联系的单位或部门开放,供这些单位了解和查询。
“我们需要改进机制。所有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工作都不允许雇用有性侵犯记录的人。”刘代表说,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号检察建议”提出“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和在职查询系统”。上海、重庆、贵州等地一直在探索和试验。建议所有与未成年人有密切联系的单位或部门,如各级各类未成年人课外培训机构、儿童医疗机构、游乐园等场所,在招聘员工时必须进入“未成年人性侵害犯罪信息数据库”进行查询。任何有性侵犯犯罪记录的人都不能被雇用。我们还需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任何单位不按规定进行调查或者仍然聘用有相关犯罪记录的人员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育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关键。刘的代表认为,增强儿童和家长的保护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未成年人性虐待的第一道防线。在道德与法律、健康教育等课程中,教师教学生了解并学会保护隐私,并具备基本的两性常识。还可以开展法治课程,解释如何防止入侵,如何保留证据和报告此类案件。在家庭中,父母也应该教他们的孩子如何与异性相处。通过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未成年人预防性侵犯和伤害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