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中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基本都会在一月底或二月初时对外公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时间是2018年2月4日,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而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很可能是以12月28日和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讨论稿为基础,再经修改后形成。
2019年“三农”改革路线图已经划定。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落实2019和2020年“三农”工作硬任务,部署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12月3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进一步部署了2019年重点任务。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2019年将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加快编制村庄规划,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此外,将加强重大政策研究,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针对农地制度改革,2019年将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以及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农村宅基地改革将秉持“稳慎推进”思路,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效途径。
今年“三农”硬任务确定
2019年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什么?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此外,还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等。
此次会议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按以往惯例,这一讨论稿经讨论修改后,很可能形成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进一步明确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确保脱贫攻坚不能延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粮食生产不能下滑,务必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由点到面全面推开,取得实质性进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做到完全彻底,按时保质完成专项行动;非洲猪瘟不能蔓延成势,毫不松懈做好防控工作。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19年将是“三农”工作攻坚的一年。“相关会议围绕2019年怎么做,已经划出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包括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任务都提得很细,有利于目标的层层分解和落实。”
宅基地改革将“稳慎推进”
作为2019年“三农”硬任务之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进入深入施工期。
“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据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2019年将着重推进四项改革:一是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二是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三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四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据悉,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基础的工作,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将于2019年底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8年底已基本完成。但韩长赋也指出,部分地方权证尚未应发尽发,有的地方留有历史遗留问题,还不能鸣金收兵,2019年要开展“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杜涛表示,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是这次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主要任务。
“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让我们看到很多新的希望。未来土地可以抵押贷款,农民土地使用权可以入股等等,土地价值将得到市场化的肯定。期待在一号文件中能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并得到进一步落实。”叶青说。
韩长赋介绍,农村宅基地改革将秉持“稳慎推进”的思路。据悉,我国将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将稳妥慎重推进。一方面,要明确红线底线,保护农民利益,包括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等;另一方面,在试点地方允许突破法律约束,尊重农民探索和摸着石头过河,2019年有望继续扩大试点。“在探索‘三权分置’上,改革着力点应放到使用权上去,要进一步引导、规范和探索制度性安排,可以在改革上提供负面清单,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李国祥说。
土地制度供给将进一步强化
据悉,下一步,我国还将加强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着力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包括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方面,都有望取得新突破。
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强调,加强重大政策研究,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农业投资管理,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韩长赋表示,要健全“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体系,完善所有权承包权权能内容,探索建立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制度。还要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抓紧研究在全国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方案。韩长赋透露,《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将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被寄予厚望。此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问题如何突破,乡村振兴用地问题如何解决也广受关注。
在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方面,韩长赋介绍,下一步要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赋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权能,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则和监管措施。
韩素兰: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农业改革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十九大惠农政策给农业从事者吃了一颗定心丸。4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出现,大大激发了农业生产力。新浪安徽本期独家对话全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韩素兰,听她讲述农业“小舢板”如何组建成“大航母”?传统的各自为政、粗放经营又是怎样走向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创新举措农业改革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40年前,这句顺口溜在宿州大地广为流传。而今,原来的顺口溜悄然改编成了“大米饭,白面馍,红芋干子换酒喝”。作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探索的“领头羊”,宿州在总结多年农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农业航母”,在融合发展中取得“1+1+1》3”的聚变效应。这一创新做法连续六年被写入安徽省委一号文件,2017年被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201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随着十九大报告的发布,农民不缺惠农政策,而急需各种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全国首个“联合社”,宿州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政府为农全程综合化服务,承建了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为农服务辐射周边多个乡镇。在谈到合作社由来时,韩素兰真挚地说:“作为农村的孩子,深刻体验过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生产力低下一直是农民的短板。我一直在探索,既能解放他们繁重的体力劳作,又能保障他们基本农业收入的方法。2012年初,当我去工商部门注册“联合社”时,由于在全国尚无先例,工商人员不敢给我注册。最后,在省农委的协调下,几经周折才注册成功。”
土地“保姆”让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
10多年前,为推动土地由分散到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各地纷纷出台土地流转激励政策,激发了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性。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批“新农人”脱颖而出,纷纷“试水”农业改革。从土地流转到土地托管,再到股份制合作,宿州意利达农业科技合作社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探索与民合作的共赢模式,无论是土地托管,还是全程(菜单式)社会化服务,都遵循“五统一、两自愿、三不变”的方式,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如何“解放”农民双手,让他们拥有第二职业,实现农民双向增收,是农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对此,韩素兰表示:“如果一直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让他们参与别样社会化劳动,即使为民制定的政策再好,也无法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农业科技合作社恰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的实际困难,为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农民的土地通过托管和社会化服务得到成本节省和产量增收,实现了农民外出务工挣钱,合作社在家帮农民种田的保姆式双赢经营模式,让农民既能彻底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困局,又能在其他领域重获新生。”
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巾帼风采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妇女代表,韩素兰耕耘在农业一线,始终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奉献三农,用实际行动诠释巾帼风采,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和各级组织的肯定。她所在的合作社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基层社标杆社”、“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她本人先后荣获国家人社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多年来,韩素兰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为贫困村每年提供优质低价化肥3300吨,为贫困户免费赠送化肥110吨,宿州埇桥区的136家农资连锁网点中,不少经营者是残疾人和贫困户。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为失业妇女、留守妇女、残疾人和低保家庭等困难人员提供生活来源和就业机会,免费提供技能和创业培训、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和小额贷款申办服务。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有效解决贫困妇女脱贫、贫困村产业发展等问题,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谈到近些年助农扶贫的心路历程时,她感概说道:“公益和扶贫都是无法停下脚步的,当你看到困难群众时,就会涌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大学生到孤寡老人,从贫困户到残疾家庭,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数不胜数,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一份子,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之时,更要把社会责任勇敢的扛起来”。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