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涉嫌垄断?官方回应,据4月27日消息,鸭寮街小编了解到,近日,中国科学院因千万订购费停用知网一事引发舆论关注。
近日,中国科学院因千万订购费停用知网一事引发舆论关注。
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微也对此事件予以关注,并呼吁“开放科学”。
一时间, 关于知网是否涉嫌垄断在法律界和学界引起广泛议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月25日在回复长江日报记者网上留言时表示: 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回应
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4个月来,市场监管总局已先后3次回复长江日报记者网上留言。
去年12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回复记者留言时表示: 相关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需要反垄断执法机构研究、分析具体证据并通过相应的程序作出判定。
今年3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回复记者留言时表示:我国《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对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市场监管总局称, “正在核实研究”。
4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回复长江日报记者网上留言时表示: 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晋之前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中介绍,寻求《反垄断法》的保护主要有执法和司法两种途径。
他说:“第一,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即反垄断法执法部门反映相关情况,要求反垄断执法机关来对知网的涉嫌垄断行为展开调查。
如果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这种涉嫌垄断行为的非法侵害,权利人也可以到法院起诉,但 从目前我国反垄断的司法实践来看,对原告很不利,主要是举证门槛太高,取证太困难。
”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王先林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核实确认知网有较大的违法嫌疑才会正式立案,立案后的执法过程包括界定知网的相关市场、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确定是否构成滥用这3大步骤,时间一般会比较长。
“人脸识别第一案”当事人郭兵起诉知网: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4月20日,据红星新闻从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处获悉, 其于去年12月提交的关于“中国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起诉材料,已于今年3月21日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
2019年,郭兵起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被称为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
该案由于涉及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和使用问题,入选“2021年度中国法治实施十大事件”。
4月20日,郭兵向红星新闻介绍,2021年10月,他在参加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公益诉讼研讨会期间,有一篇论文收到有关方面的短信通知, 称其投稿论文已通过初评,需要提供论文的查重报告。
在付费查重后,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从事法律工作的郭兵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条例的检索。
在与一些专业、律师朋友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知网的行为涉嫌构成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主要包括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向个人用户开放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服务、通过明显不合理的合同条款限定单位人员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服务等。
”
2021年12月,郭兵通过浙江移动微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主要诉讼请求为,“知网立即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向个人用户开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服务”。
郭兵提交了两组证据,共10份。
截至2022年4月26日,从公开披露的相关信息没有发现中国知网涉嫌垄断的诉讼案件。
这意味着, 本案或许将成为中国知网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引发的第一起反垄断诉讼案件。
高收费、低稿酬、擅自收录
人民网评论:频惹众怒,该重视
据人民网报道, 事实上,中国知网因为收费过高、不合理涨价问题深陷舆论风波,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停用知网的通知,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
有媒体统计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费用涨幅过高。
全称为“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知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海量学术论文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
知网成立不久就被列入“火炬计划”,许多高校近乎无偿长期为其贡献大量学术资源。
可以说, 是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学术界支撑了知网,而知网却以论文资源库作为“武器”漫天要价,阻碍了知识分享。
另一方面,知网收支的不平衡也备受诟病。
所收论文每被下载一次,知网都会收取不菲的费用,却鲜少向作者支付稿费,最高只是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该网检索阅读卡,甚至作者在知网下载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
知网屡受诟病,也不单是因为高收费问题。
2021年底,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60多篇文章全部胜诉,知网表示“将积极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
然而此时 距知网公开致歉已经过去4个多月,赵德馨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在知网上仍然查不到。
对此,人民网评论称,知网屡受消费方诟病,频惹众怒,甚至引发涉嫌行业垄断的质疑,按理早该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
收取高额费用、连年涨价,表面上是经营方式问题,但 从深层次上看是相关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尊重、对作者和用户的尊重、对科学事业的尊重。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