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玉帝和西王母是夫妻,可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玉帝就有些烦西王母了,他悄悄地喜欢上了一个住在东海的年轻美丽的女神羲和,羲和一连给他生了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都是太阳。
羲和每天驾着车,带着一个儿子到天上走一圈,晚上就回到东海的扶桑树上休息,这样人间就有了白天和黑夜。过了几千年,这十个太阳长大了,就不听妈妈的话了,都跑到天上去玩,这可不得了啦,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很多妖怪也趁机出来兴风作浪。
西王母知道了这事,气不打一处来,就揪着玉帝,让他把十个太阳都处死。玉帝没办法,就问下界的尧帝,有什么人能对付这一群太阳。尧帝说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天生神力,或许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玉帝就给了他一把神弓、十支神箭,让他去教训这十个太阳。后羿正在想对付太阳的办法,他得到神弓神箭,十分欣喜。于是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后羿心想,世间必须要留一个太阳。
于是,他厉色对最后一个太阳说:“我今天饶你一命!你今后必须按时起落,为民造福,不许乱跑、不得偷懒。否则,你的下场和你的兄弟们一样!”太阳吓坏了,只好答应了。天地间恢复成为只有一个太阳的世界了,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
西王母知道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帮她出了一口气,对他说:“我给你一颗灵药,吃了可以成仙。”后羿接过灵药,问:“成仙有什么好?”西王母说,成仙之后就能到天上去,想用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长生不老。后羿就向西王母再要一颗灵药,他说:“我有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您给我两颗灵药吧,我要带着嫦娥一起成仙。”
西王母说:“我这灵药原本有三颗,每一颗可以让一个人成仙,半颗能使鸟兽升仙界并且永远不死。但是人如果只吃半颗就会暴死。千年前,我见三只小鸟可爱,就给它们各服了半颗,它们都成了仙鸟,时刻跟随着我。我只有一颗半灵药了。现在一颗已经给你,我这只剩下半颗。”
西王母停了一下,说:“你用最后一支神箭去把羲和杀死,我就把这两只鸟给你杀了,连同那半颗灵药一起吃了,也可以成仙。这样,你就可以和你妻子一起到天上,长生不老,永远作夫妻。”后羿犹豫不决,想回去和妻子嫦娥商量一下。
后羿回到家,给嫦娥讲了这件事。嫦娥说:“我们在人间挺好的,为什么非要当神仙呢。我宁愿和你一起变老。你不要去杀无辜的人。”聪明的嫦娥还说:“西王母十有八九是在骗你呢。她的仙鸟吃过不死药,又怎么能被杀死呢?”后羿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决定把灵药还给西王母。
第二天,天还没亮,有几个村民惊慌地来找后羿,说是有一个妖怪来到村里,村民请后羿去射杀妖怪。后羿把灵药交给嫦娥,提着弓箭、带着几个徒弟就出门了。后羿有一个徒弟叫蓬蒙,这个人心术不正,他昨晚偷听到了后羿说的话。后羿出门时他躲在一边。趁后羿一走,就手持宝剑闯入后院,威逼嫦娥交出灵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灵药一口吞了下去。蓬蒙一剑刺在嫦娥的胸口!灵药已起了作用,嫦娥没有死,被刺的肌肤马上就愈合了。蓬蒙吓得转身就跑。
嫦娥身子越来越轻,不由自主地向天上飞去。嫦娥牵挂着后羿,飞落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后羿杀了妖怪,回到家之后听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提着箭就来找蓬蒙,蓬蒙早已跑得不见踪影。
后羿急忙来到昆仑山找西王母。这几天的月亮特别亮、特别美,西王母和玉帝还有众多的神仙在一起赏月。后羿找到他们,讲了发生的一切。后羿跪在地上哀求道:“羲和与我无仇无怨,我不能杀她。请您帮帮我,让我和嫦娥团聚吧!”
西王母对后羿说:“你没有完成我交给你的任务,我是不会把剩下的半颗灵药以及两只仙鸟给你的。”怕老婆的玉帝在旁边,脸上一阵发白。后羿跪着央求了很长时间,西王母一直不为所动。
忽然,后羿直起身来,他已拉开了神弓、搭上了神箭,瞄准了西王母,吼叫着:“你是骗子!你的仙鸟吃过灵药,怎么能被杀死呢?又怎么能作药呢?你不答应我,我就射死你!”西王母、玉帝和众神都大惊失色!后羿用这弓箭连太阳都射落了,射在西王母的身上真不知有怎样的后果。
西王母迫于神箭的威力,只好答应了后羿,让他和嫦娥团聚。后羿放下弓箭。西王母说:“现在只有半颗灵药,你要长生不老,除非你变成一个畜生!”其实,成仙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后羿揭穿了她的谎言、又用神箭威逼她,她虽然当着众神的面答应了后羿,却怀恨在心,就故意这么说。
后羿想到嫦娥平时喜欢兔子,就说:“那就把我变成一只兔子吧!”西王母说:“你要想好,变成兔子虽然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就不能变回人身,没有了神力,不会说话,永远只是一只兔子!而且,我不会让嫦娥知道兔子是你变的。”后羿义无反顾地说:“我想好了!”
西王母施出法力,把后羿变成了一只小白兔,给他服下了仅剩下的半颗灵药。后羿变成了仙兔。西王母把袖子一甩,把仙兔送到了月亮上。
嫦娥正在广寒宫里向人间张望,忽然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她抱起小白兔,看到小白兔的眼睛都哭红了,她知道了,这就是后羿!
从此,嫦娥就和小白兔在广寒宫里相依为命,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节气民俗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