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杀王艮,王艮才华横溢,又精通韵律,他曾依“神、真、人、尘、春”为韵作《梅花诗一百首》,堪称梅花诗中的珍品。下面农商科技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关于朱棣为什么要杀王艮的那些事。
朱棣为什么要杀王艮
王艮字敬止、号止斋,江西吉水人带源人。
明建文二年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
明福王弘光帝时,追谥为文节。
清朝时,又追谥王艮为忠节。
王艮才华横溢,又精通韵律,他曾依神、真、人、尘、春为韵作《梅花诗一百首》,堪称梅花诗中的珍品。
朱棣为什么要杀王艮
王艮(1368年—1402年),字敬止,号止斋,吉水县水南镇带元村人。
1398年,江西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1400年,殿试策对获进士一甲第二名,为榜眼,授翰林院修撰。
参与编修《太祖实录》、《类要》、《时政记》等书。
他还著有《平燕策》《翰林集》《王修撰文集》。
朱棣为什么要杀王艮
王艮很小就失去父亲,是母亲宋氏把他培养长大。
刚入仕途,被授为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太祖实录》、《类要》、《时政记》等书。
王艮对朝庭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经常上书谈论时政,无所回避。
1399年7月,听说燕王朱棣靖难兵起,王艮是每日寝食不安,心急如焚,还向朝庭呈奏《平燕十策》,说燕王娴于兵事,多奇谋,又以姚广孝调度于其内,张朱谭李折冲于其外,朝庭要谨慎应付,奋乾纲,选将材,早平强藩,以靖幽燕事,提出了一系列平乱举措。
据《明史·列传》第31卷载:1402年6月,燕王朱棣的军队逼近京城。
京城被攻陷前的那天夜晚,解缙、胡广和王艮三人在老乡吴溥家里聚会,商议何去何从。
会上,解缙陈说君臣大义,胡广更是慷慨激昂,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只有王艮默默无言,独自流泪。
吴溥说:你们是受皇上知遇之恩最深的大臣,何去何从?的确不能马虎,我只是一名小臣,还可以静观其变。
三人随后离去,吴溥的儿子吴与弼只有14岁,见状感叹说:胡叔叔能仗义,的确是件千古留名的好事!吴溥对儿子说:不,只有王叔叔一人肯死。
话音刚落,便听到隔壁胡广在喊:外面乱糟糟的,看看猪跑了没有?吴溥回头对儿子笑道:一只猪都放不下,还能舍得自己的生命吗?又过了一会儿,便听到了王艮家传来哭声。
原来王艮回家后,便向母亲表明志向,母亲也勉励儿子以忠尽节。
与妻子诀别后,王艮就饮鸩而亡。
建文帝朱允炆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感动,特派礼部侍郎黄观前往祭拜。
王艮重义轻生的行为赢得了后人的称颂。
1424年,他的儿子王率章撰写的《先君止斋公死节事录》中说:父亲寻节时,他只有4岁,那时是只知哭其死,而莫知其所以死也。
朝庭也安排了史官颜明护丧礼。
父亲寻节的原因,李时勉、刘子钦和曾棨等人都很清楚,是洞吾先君之肝膈的人。
作为儿子,撰写此文是因录为传,俾吾后为子若孙者知所颠未云。
明福王弘光帝时,朝庭下诏褒奖王艮与族兄、德州学王省,通判王祯誉为一门三忠,王艮追谥为文节。
清朝时,又追谥王艮为忠节。
王艮、刘俨和彭教,他们均是水南镇人,三家之间的距离,按古代路程计,确实只有5里左右。
所以说,吉水五里三状元的说法,更应是指王艮、刘俨和彭教,因为王艮虽然屈居榜眼,但乡人一直视其为状元公。
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是铁骨冰心,不屈不挠,藐视权俗的象征。
王艮一生酷爱梅花,曾以神、真、人、尘、春为韵,作《梅花诗》120首,堪称我国古代众多咏梅诗中的珍品,表达了他一生爱梅、咏梅以及人品如梅的精神风貌。
《诗集》中,仅诗名就有野梅、孤梅、瘦梅、老梅、矮梅、远梅、落梅、宫梅和咀梅等,除标题外,所有诗句中仅用了几个梅字。
如《踈梅》诗曰:几点奇花异若神,青青碧萼自留真。
迎来歌舞偏成梦,散入溪桥岂媚人。
错落光残烹夜雪,横斜影浅脱飞尘。
何郎去后谁知已,一度清吟一度春。
全诗不仅没有一个梅字,而且结构精致,表达了作者即使受到冷落,也决不去争宠邀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操。
以上就是朱棣为什么要杀王艮的全文内容,更多的最新资讯尽在农商科技首页。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