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寮街

为什么东西方主要的面食一个是面包一个是馒头,面包是面食嘛

  为什么东西方主要的面食一个是面包一个是馒头,面包是面食的,而且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近代意义上的面包,是在19世纪时才传入中国。下面农商科技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关于为什么东西方主要的面食一个是面包一个是馒头的那些事。

为什么东西方主要的面食一个是面包一个是馒头

为什么东西方主要的面食一个是面包一个是馒头

  如果对比“中外主食史”的话,“中国人吃馒头”与“外国人吃面包”的景象,确实对比鲜明。这也叫好些吃货们大惑不解:既然都种小麦,都以面粉为主食。为什么中国的老祖宗们没有开发出“烤面包”技术,反而蒸了千百年馒头呢?

  说这事儿,就得先明确一个事实,虽说西方国家“烤面包”“吃面包”,但近代史之前,西方国家的面包,绝不是现代人意识里松软可口的“软面包”,相反多是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的“硬面包”,这种面包往往粗硬无比,特别是在中世纪时,欧洲老百姓家的“硬面包”,遇到意外情况时还能当“板砖”拍人,吃的时候也要拿汤煮半天。这样的面包比起中国馒头来,口感或许各有所爱,但至少“咀嚼吞咽”的难度,显然是更刺激。

  而且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近代意义上的面包,是在19世纪时才传入中国。但“古代版”的面包,其实“登陆”中国更早。早期的面包,其制作方法也简单,往往就是把面弄成面饼,然后用烧烤的方式制作出来。比如汉代时从西域传入的“胡饼”等食物,其实就与“古代版面包”很接近,也一度在贵族圈风靡。但最终,别管当初多风靡,还是“争不过”馒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人能够拒绝“刺激”的面包,一代代沿着“蒸馒头”的路子发展呢?虽然这其中,饮食习惯等原因很多,但根本上的一条,还是东西方烹饪技术的差异。

  这事儿,可以先看看“欧洲面包”的发展脉络:最早的烤面包,出现在古埃及时期,然后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时传入希腊,而后经过从希腊人到罗马人,一代代的改良,“烤面包”作为主食,也就传遍了西欧各地。

  而放在中国历史上,这个脉络则不同。虽然作为“馒头”“面包”食材的小麦,在中国也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但比起黍等农作物来,小麦的地位显然“年轻”得多。特别是在“烤面包”传入希腊时,中国正是春秋年间,当时中国人的主要农作物还是“黍”与“粟”,这类农作物显然不能“烤着吃”。所以,凭着当时中国人发达的制陶与青铜冶炼技术,中国人烹制主食用的炊具,也多是陶制与青铜制的“甑”与“甗”,基本都是蒸煮为主。待到春秋战国年间起小麦大量种植,新出现的面食?当然也是凭这类“装备”来蒸煮。

  更何况,到了汉代时,又出现了“蒸屉”,这个中国独有的炊具,贵的可以用金制,便宜的可以有“竹制”“木制”,适用于从王公贵族到寻常百姓的千家万户。所以中国面食的发展方向,也就沿着“蒸煮”的路数大踏步前进,比“粗硬面包”更松软易食的馒头,也就一代代演化,成为中国人习惯的主食。以这个意义说,“馒头”“面包”的不同,就来自东西方“烹饪装备”的不同。

  不过话虽如此,馒头在古代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地位,也并非一蹴而就。比如在“蒸屉”已经出现的汉代,老百姓主要的面食,还是“汤饼”“麦饭”等死面硬饼。用发酵面食技术制成的“蒸饼”,东汉末年起才出现。西晋年间时,作为馒头前身的“面起饼”,还是西晋太庙祭祀的专用食品。唐代时又叫“笼饼”“面茧”,且里面还带馅。《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都中每到正月十五造面茧”。“吃馒头”这事儿,那时很隆重,当然离老百姓家也还有段距离。

  为什么馒头的普及,需要那么长时间?一是小麦种植的推广需要时间,虽然汉唐年间,小麦已经大量种植,但限于储藏收割等技术限制,直到盛唐年间时,小麦的普及还是有限,中国人的主食依然是粟。二是面团发酵技术的限制,要蒸出好馒头,“发酵”是核心技术,汉代时,中国的发酵技术还是“酒酵发面法”,唐代时又有了“酸浆发面法”,但技术门槛还是极高。“蒸馒头”这事儿,还是非常不容易。

  到了宋元时代,馒头的地位终于扶摇直上了,一是小麦的种植区域更广,从中原大地一路延伸到湖北湖南广东各省。二是粮食加工业的进步,比如在北宋都城汴京周边的水路沿线上,就分布着大量的“水磨”作坊,每天加工出来输入汴京的粮食,“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而不绝”。有了这么充足的面粉,“面食”的种类当然也丰富起来。

  外加馒头的“核心技术”,即“发酵技术”,从宋朝开始也是突飞猛进:宋代时有了“酵面发面法”,元朝时又改进成“碱子发面法”,都是让“面团发酵”变得越发经济简单。所以北宋年间时,馒头就流行起来,不但皇帝生日时常给群臣“赐馒头”,民间更成了著名小吃。临安还有“蒸做面行”,大批小贩从事馒头售卖。当时的馒头铺里,还出售“假肉馒头”“笋丝馒头”等多个品种。元朝时用“碱子发面法”蒸出的馒头,也有“羊肉”“茄子”等各种不同类型。那时馒头的制法,已经和今天很接近。

  当然,此时的馒头,也有一个流行称呼“炊饼”。所以也不奇怪,为什么许多古典名著里,“卖炊饼的”会成为重要角色?就是来自于这“生活基础”。

  到了明清年间,小麦已经完全成为北方的主粮,明代北方老百姓的主食,已是“小麦居半”。明代时定型的“酵汁发面法”,也成了沿用到今天的传统工艺。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馒头,比如“馍馍”“面头”“小馒头”“包子”“花卷”等不同风格的面食,特别是“实心馒头”,也同样是从明代流传到今天,成为一代代人生活的记忆。

  无论是西方国家“硬面包”到“软面包”的演变,还是中国历史上“蒸饼”“炊饼”“汤饼”“馒头”的变迁,看似寻常的“小食品”,缩影的却是千百年来,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脉络。餐桌上“吃得好一点”的背后,就是多少经济、科技、文明进步的成果。

  以上就是为什么东西方主要的面食一个是面包一个是馒头的全文内容,更多的最新资讯尽在农商科技首页。

展开全部内容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

相关生活热点推荐

面食,东西方,馒头,为什么东西方主要的面食一个是面包一个是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