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90岁老人被称为什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古代90岁老人被称为什么?耄耋
古代90岁老人被称为耄耋。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古代90岁老人被称为耄耋。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耄耋指八、九十岁。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而“古稀”指的是七十岁。
我国古代对老人的其他称呼
60岁称“花甲”、“花甲之年”或“耆”、“耆老”。因为我国古代采用农历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则是60年为一轮,干支搭配的第一个名称叫“甲子”,同时干支名称是错综参互配搭的,所以每一轮就称作“花甲”,于是人们就借用这个干支一轮的名称来称呼60岁的老人,而超过60岁又未到70岁的老人,即称“年过花甲”。
古稀,指70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的意思。
80岁称“耄”、“耄耋”。《礼记》里说:“八十、九十曰耄。”“耄”和“耋”都是会意字,指人年老,因此就把80、90岁的人称为“耄耋老人”。
以上是【古代90岁老人被称为什么?】的详细全文内容,更多的科普知识请移步到鸭寮街首页。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