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寮街

中医是不是传统文化?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中医是不是传统文化

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挖掘开采,我们究竟开采出来了多少宝藏呢?那么中医是不是传统文化呢?

我们医学生应以“中医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了解中医厘清认识上的一些问题:

一、思考中医:

1、提出的思考: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或者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什么是治本呢?

实在的就是大病重病,西医帮助渡过急、危、重等诸多难关,然后中医收尾,让中医来调养,说到底,中医只能治一些死不了的病。

2、具体问题:

中医临床治疗落后的原因何在?

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那么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理解认识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关键,目前中医无论在中医院,还是西医院的中医科,几乎却成了一种“摆设”,那么中医是不是传统文化?

搞中医的人对中医没有信心,稍微碰到一点难题就急着上西药,或是西药常规治疗上加上一点中药做样子。

我听到过一家中医院搞临床,这家中医院就有一条明文规定,发热的病人用中医治疗,如果三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

我不明白,做为中国人,而且是中医院,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

我想不通,为什么不规定用西药退烧,如果三日退不下就必须上中药呢?

中医落后到这样一个地步,不能不叫人声疑。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帮中医博士里,已经绝少有人看经典,如果哪一位博士的书桌上放一部《黄帝内经》那绝对是要笑话的。

博士书桌上是什么书呢?

都是分子生物学现代书。

博士这个群体无疑是个高层次群体,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医现代化使命,所以读现代书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读中医书,尤其是不读经典的书呢?

答案只有一个,中医不过如此,经典不过如此。

这个问题显得尤其严重。

因为博士这个群体,将是中医这个行业的决策者,等到这个群体真正当政的时候,中医会成一个什么样子呢?

这是不难想象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今天我们中医临床落后我们治病水平上不去,是不是理论落后造成的?

恰恰相反,中医理论不但没有落后,在很多领域还大大超前。

如果错误地把这个原因归结到理论落后而去寻找理论方面原因,我们可能就会形成真正的倒退,真正的落后。

现在大多数中医学院已经将经经典改为选修课,经典仍然是中医的基础,经典仍然是中医必修,怎么可以将核心和基础作为选修课呢?

在中国历史里,出现过许多成功运用理论成为起死回生的一代神医,比如张仲景比如扁鹊。

扁鹊运总经典理论成为一代神医,而张仲景则因熟读经典最终成为医圣。

现在医生很少再用望、闻、问、切去诊断疾病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检测手段,促使我们思考中西文化的教育。

中医西医教育不应该区别吗?何为上工、下工呢?

《黄帝内经》将医生划分为两个等级,即上工和下工。上工指非常高明的医生,那么下工呢?

非常普通、一般的医生。上工守神,下工守形,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做为当代新世纪医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深思。

中医是不是传统文化?

二、中医是否是伪科学

1、理性思考传统文化会出现两种情况:

要么中医是不具备理论结构的经验医学,要么中医理论是仅凭思考得出来的结果。

我们可以想一想,光凭一个思考的理论,值不值得我们完全地去相信?中医是不是传统文化?

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许多事实,凭一个思考行吗?

比如经络、穴位这些东西,你能思考出来吗?

比如风池、风府这个问题,你凭什么思考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特定的穴位就叫风池,风府呢?

你无论如何聪明你也思考不出来,不信你思考出一个来看看,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传统文化特别像中医这样的学问,既有思考又有学问而且不乏经验,所以中医不是伪科学。

2.对中医理论的重新认识:

传统中医理论貌合神离的中医基础理论现有体系,无论如何现在是到了我们中医学术界,特别是中医管理界的学者、专家和领导对研究管理引导中医沿着正确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进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深刻反思,并作出必要强调的时候了。

而且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正视,必须回归中医,还中医学本来之面目。

否则百年之后还有中医吗?这个问题必将成为现实。

三、中体西用,何去何从?

中医要不要现代化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去研究传统文化时机却不成熟。中医是不是传统文化?

如果过早谈结合甚至以西判中,那么只能加速中医这门学问消亡。

这些工作要不要做呢?当然是要做的。但是可以作出两个肯定:

1、目前有关上述问题的一些工作还相当不成熟,有的甚至像是小孩子过家家,自欺欺人,这样并不是一定能够有助于我们去更好认识中医。

2、这类工作留待将来等时机成熟做起,肯定比现在容易的多,也有意义的多。

总之,由于中医医学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而不论是文化还是科学,甚至是技术,她都是具有民族性的,民族性决定了中西医结合的艰难,中西医结合事业任重道远:中西医结合不是科研捷径,学术电梯,中西医结合尚需完善尚需努力。

“裁来无别用,只要引清风”。

借一句古诗将传统文化——中医如实地介绍给现代,自古以来对医就有三个评价,谓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传统文化的兴亡,匹夫更有责,而中医的兴亡,匹夫最是有责,中医的未来必定有希望,必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展开全部内容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

相关生活热点推荐

中医,传统文化

枣树刺在中医上叫什么?
种植问答

枣树刺在中医上叫什么?

阅读(242) 编辑小乔

枣树刺在中医上叫什么???回答:枣树刺并非一种中药。枣树皮,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皮,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栽培品种甚多,原产于中国,现亚...

常见的中医养生要诀有哪些?
三农百科

常见的中医养生要诀有哪些?

阅读(129) 编辑小乔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

北京中医医院一名职工确诊
生活热点

北京中医医院一名职工确诊

阅读(2)

北京中医医院一名职工确诊,4月23日,北京市第31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获悉,朝阳区人民政府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