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王富元,李颖,老人,群众,编制,兰考】于2020年08月21日,据鸭寮街了解到,新华社郑州8月21日电 题:“找茬人”的贴心事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韩朝阳
看到记者和王富元一起来访,67岁的夏启荣老人撑着椅子,身体努力前倾,对着王富元伸出大拇指,用尽全力,不断从嘶哑的嗓子里吐出几个含混不清却异常坚定的字眼:“小王,好……小王,好!”
夏启荣家住河南省兰考县桐乡街道玉兰社区,6年前突发脑梗导致身体偏瘫、言语不清,因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由73岁的老伴崔昌启照顾日常起居。
2019年3月,48岁的王富元成为玉兰社区的专职网格员,他几乎每天都到夏启荣家里走访。
2019年9月15日一大早,王富元接到崔昌启的紧急求助电话,老伴在卫生间不慎摔倒,崔大爷慌忙扶老伴时用力过猛,腰椎受伤。接到电话后,王富元一路狂奔,两位老人得到及时送医治疗。
实际上,王富元家离社区十几公里,因玉兰社区留守老人多,为了随时应对突发状况,他在社区租了房,成为“全天候网格员”,这才第一时间救助了两位老人。
“门上贴一张,厕所贴一张,身上带一张。”从那以后,崔昌启不仅把王富元的名片随身携带,还在家里重要位置都贴上,以便一眼就能看到。
“捕捉”问题,排忧解难,社区网格员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然而,不高的待遇、编外的身份、渺茫的前途让一些地方的网格员有名无实。
而在兰考,像王富元这样全身心投入的网格员并非个例。40岁的兰阳街道城西社区网格员李颖日行万余步,每月上报、处理300余个问题,被社区居民戏称为身边的“找茬人”。
“矛盾纠纷必到,群众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李颖为自己定下“三个必到”原则。工作一年半,热衷“找茬”的李颖没有请过一天假。
蓝贵园小区无物业,居民常发生纠纷,李颖连续走访,了解诉求,帮他们选出楼栋长,促进了邻里和睦。社区老人们缺乏文化活动,李颖就和同事联系了戏剧团义演,每月还准备饺子宴,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兰考激发社区网格员动力的秘诀何在?唯“贴心”二字。兰考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栗书凯说,要让网格员成为社区群众的贴心人,政府首先得成为网格员的贴心人。
2019年年初,借着兰考县“减上补下”充实基层的改革东风,一批像李颖一样在县直机关工作的差供、自筹事业编制人员通过考试被选派为社区网格员,按照全供事业编制发放工资,考核优秀者,还可以转为全供事业编制人员。
栗书凯说,县城社区160名在岗网格员全部来自差供、自筹事业编制人员,此前,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工资无保障、晋升无希望,社区网格员给他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李颖原是兰考县农技中心的自筹事业编制人员,但“有编制、无岗位,有单位、无保障”的李颖已有10年时间脱岗自谋生计,“没有岗位职责,没有干事机遇,没有归属感。”
做网格员后,虽然遭过冷眼、吃过闭门羹、受过误解……但当李颖把热腾腾的饺子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老人的一声“闺女”让李颖热泪盈眶。
“居民把网格员当成最亲近的人,这种得到群众信任、认可的满足感无法言说,有干劲,有盼头。”李颖用“痛并快乐着”形容这种情感触动的微妙时刻。
与李颖类似,“忙碌与满足”是王富元对这份工作的评价。王富元原是兰考县卫健委下属机构的差供编制人员,长期坐班,待遇虽不高,工作相对轻松,但他心里总觉得不充实。“如今在服务群众第一线,虽然忙碌,但心里很踏实,很满足。”王富元说。
走在玉兰社区,王富元总是笑呵呵和人打招呼、被人招呼,像是一个居住多年的老住户。王富元说:“都说老人记性差,认人难,原来我们走访都穿个蓝马甲,好让他们辨识身份,现在不用穿,他们都知道你是干啥的。”
以上是【社区,网格,王富元,李颖,老人,群众,编制,兰考】的详细全文内容,对于社区,网格,王富元,李颖,老人,群众,编制,兰考你有什么看法呢?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