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腾讯宣布将以9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搜狗。老冀算了一下,腾讯大概需要花费21.27亿美元的代价。如果这次交易成功,搜狗将成为腾讯的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摘牌。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注意到了,这次收购明显不符合腾讯过去的佛系投资风格。之前,腾讯也投了不少公司,包括京东、美团点评、滴滴出行、大众点评、拼多多,基本上都是只持有少数股份和投票权,只要能够达到业务上的协同就可以了。而这一次,腾讯却选择了全资收购搜狗,这又是为什么?
我们先看搜狗有什么?搜狗最强的还是搜索技术。2003年,搜狗成立;2004年8月,搜狗推出搜狗搜索,力图挑战百度的霸主地位。
问题是此时的百度已经做了将近5年的搜索,积累了明显的领先优势;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又有了雄厚的资本和人才优势,更加难以超越。
陷入苦战之中的搜狗在2006年6月推出了搜狗输入法,本来是无心插柳,却没想到一炮走红,从此在工具软件的路上一路狂奔。2008年12月,搜狗又推出了搜狗浏览器,由此“三级火箭”战略成型:通过拥有海量用户的搜狗输入法,带动搜狗浏览器的安装,然后用搜狗浏览器拉动搜狗搜索的普及,最终实现流量的商业变现。
总体来说,这套打法还是相当有效的。2010年3月,Google宣布推出中国大陆市场,其搜索份额被几家分食,搜狗成为中国大陆排名第二的搜索。
作为互联网公司,最关系的当然就是流量。成为第二的搜狗,开始雄心勃勃地准备挑战百度的老大地位。
不幸的是,移动互联网来了,以微信、手机淘宝、美团点评、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超级APP”迅猛崛起,瓜分了大部分的流量。更致命的是,APP属于封闭花园,只要APP的开发者不开放,搜索引擎就无法搜索到APP当中的任何内容,这与PC互联网时代的链接跳转模式是天壤之别。
由此,即使是搜索老大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分配战中也败下阵来,更别说搜狗了。最近几年,百度通过重点发力手机百度APP,也将其做成了超级APP,算是扳回了不少。而搜狗则一直缺乏更好的办法,只好以接受腾讯投资为代价,换取腾讯的部分搜索业务。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搜狗至少有1/3以上的流量来自于腾讯。
不过,通过微信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制高点的腾讯,也不是没有隐忧。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无外乎就是先收集海量流量,然后建立流量分发机制,最后通过广告和电商(或者游戏)变现。
一直以来,腾讯的游戏变现能力非常强大,一家就占据了中国游戏市场2/3以上的份额。但是,腾讯的广告变现能力却并不是很强,一直落后于百度和字节跳动。
腾讯的广告变现能力之所以不强,主要还是因为流量分发效果并不理想;而要实现理想的流量分发,就需要用到搜索以及相关技术。
首先,移动互联网还是需要通过搜索实现流量的分发。我们有一些事情搞不太清楚的时候,往往还是习惯到手机百度上搜一下,淘宝、微信这些超级APP的首页也都有搜索框。
其次,移动互联网还有另一种主流的流量分发方式——信息流推荐,其实用的仍然是搜索相关的技术。因此,今日头条起步的时候,才会化大价钱去挖百度的搜索大牛;同样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当手机百度APP发力信息流推荐之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追了上来。
综上所述,虽然已经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仍然是流量分发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此外,在搜索技术上的积累,也能够为AI技术的突破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看到,百度、搜狗这两家公司,对于进军AI的兴趣也是最大的。
通过这几年与搜狗在搜索上的合作,腾讯愈发意识到了搜狗的搜索技术的价值所在。而如今的搜狗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尴尬:虽然自己手里有着搜索这把“屠龙刀”,但是如果缺乏海量数据的喂养,价值仍然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再加上腾讯和搜狗的两位掌门人马化腾和王小川都是非常出色的产品经理,意气相投,也就给双方的进一步接近添加了不小的砝码。
那么,曾经是搜狗大股东的搜狐,又为什么愿意出售搜狗呢?这跟搜狐董事长张朝阳的佛系管理有很大关系。要知道,搜狗虽然一开始是搜狐投资的,不过却是王小川一手拉扯大的,搜狗的大部分高管也都是王小川一手调教出来的。
虽然身为大股东,搜狐对搜狗的控制力却很一般。正因为如此,2010年8月,本来张朝阳已经跟周鸿祎谈好了,要将搜狗的控股权转让给360;王小川却誓死不从,并且成功拉来了阿里巴巴的投资,愣是让张朝阳的计划落了空。
如今,张朝阳重新出山之后,搜狐的主攻方向确定为媒体平台,与搜狗的相关性仍然较弱。既然腾讯和搜狗心心相印,张朝阳倒不如放手促成好事,由此收回一大笔现金,接着发展搜狐更擅长的媒体业务。
由此可见,除非特别意外的情况,腾讯全资收购搜狗,大概率会成功。老冀期待王小川带领他的团队能够顺利地融入腾讯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腾讯旗下各大产品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腾讯的赚钱能力。各位朋友,大家认为呢?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