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国疫情得到了很好控制,但还是会有无症状感染者出现,为此,开展了全民筛查核酸,而在近日,张文宏称开展全民筛查核酸不可行,那张文宏称开展全民筛查核酸不可行具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可行?哪些人需要筛查?
一、张文宏称开展全民筛查核酸不可行具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可行?
因具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是公众当前关注的重要的问题。有观点认为,应该开展全民的核酸筛查,“地毯式”搜寻无症状感染者。对此,张文宏表示反对。
他指出,首先,核酸检测结果仅能代表当前没有被感染,但不代表未来不会感染,同时,核酸检测一定会存在假阴性的风险,就技术本身而言,单次检测会存在30%的假阴性率,而检测两次这一数值会降至10%。但是,要把所有的感染者都给筛出来,是不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筛查,无论是抗体或者核酸,都是在病毒大流行的时候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发病率比较高的时候,这种筛查才是有价值的。在全国大部分地方没有出现病例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全民筛查。
不能期待一个病例都没有
病毒会不会长期存在,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在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能期待一个病例都没有,”张文宏认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未来国门打开以后,会不会出现大量的输入性病例和无症状的感染者,到时候怎么办?“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武汉,未来将来自于海外。”
最近,张文宏与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医生探讨认为,这些国家目前已得到初步控制,虽然每个国家还有大量病人,但是都准备开始正常的生活,未来也准备打开边界,将对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整体上来讲,全球各国感染人数分布不均匀。就美国而言,各州患者数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目前,南美、南非、俄罗斯,感染者人数在增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疫情增长,风险是极大的,因为这些地区想在短期内控制住流行,可能性非常小。”张文宏说。
张文宏指出:“中国与国际的患者数据相似: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会提高。那就意味着,未来各地区开始慢慢复工,最好劝老年人尽量待在家里,让社会重新会开始摆动。最终疫苗研发成功,首先为高龄、高危人群进行全面接种,这个策略将是将来世界的总趋势,估计在两年内我们可以看到疫情进一步的演变。”
二、哪些人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未来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布局?
应因地制宜建设公卫体系
在防控策略方面,各国是不是都应向中国学习?“事情不是这样子的。事实上,全世界控制疫情做的事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尽可能寻找潜在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诊断、隔离。可以说,全世界用的都是同一本教科书。”张文宏指出,防控成效如何就是取决于执行程度。中国是“饱和式的应对”,尽最大可能地追踪、检测、隔离,尽可能一个都不要遗漏。“中国做到了,但不同国家,国情不一样,未必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疫情防控要进入常态化,中国未来的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布局?张文宏介绍,最近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五大目标:第一,建设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第二,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第三,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第四,建设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第五,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
“如果是持久战,如果不搞平战结合,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全国各个城市应根据当地情况,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并不断进行强化。希望大家尽早从目前的疲劳状态当中恢复,一起协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这个疾病给控制住。”张文宏说。
目前全球还处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状态,持续时间尚无定论。在疫苗出现之前,如何执行“平战结合”的常态化防控策略成为关切。
4月19日,在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线上会议“抗击新冠疫情医院管理专家讲坛”上,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回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热点问题。
“什么人应该接受核酸检测、如何检测,应该由专家做出判断。病毒学、传染病学、检验医学、医学管理等相关专家一起讨论,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是不是合理。”张文宏举例说,“假设在人口近1500万的武汉市开展全民的核酸检测,当地检测能力最高一天2万例,这样需要开展超过700天时间。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没有切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