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幕前,2019年全国两会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来自教育、医疗、文艺、体育领域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这里与中外记者零距离交流,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记者提的问题涉及“文化扶贫”“进一步优化乡村卫生服务事业”“西藏孩子们上学的条件以及这些年学校的变化”“草原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一起来看看这些委员们都具体怎么回答的吧。
冯巩: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
全国政协委员冯巩第一位走上通道。作为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冯巩表示,文艺志愿者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了“送欢乐下基层”、“文化进万家”、文艺支教、文艺扶贫等活动,深入工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去年冬天,他们去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看到了当地的农牧民群众人均两只羊、一头牛,基本上都脱贫摘帽了,但是在物质脱贫的同时,他们更渴望文化脱贫。
冯巩说,每一次深入基层,我们都深切地感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到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才能创造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才能不辜负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赵家军:只有农民健康,乡村才能振兴
针对记者提问“在进一步优化乡村卫生服务事业方面有什么样好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表示,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只有农民健康,乡村才能振兴。
赵家军认为,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体现在县、乡、村三方面,村级卫生室是网络建设的一个网点,但各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反差很大,有的地方有基本的化验的设备,包括心电图机等,有的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乡村医生的待遇也相对较差。建好农村农民的第一个医疗保障的网点,对于乡村振兴是非常重要的。
赵家军建议:一是加强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二是将村卫生室的待遇问题等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关注村医的助理医师执照问题。
扎西:西藏最漂亮最好的建筑是学校
针对“现在孩子们上学的条件以及这些年学校的变化”,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藏文老师扎西告诉大家,他所任教的这个学校是1990年建成的,当时只有8名教师、108名学生、一栋教学楼,现在这里已经有了155名教师,2112名学生,3栋大的教学楼。不仅如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比如说西藏,农牧民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费,还有组团式教育援藏、内地西藏班政策等等。
扎西表示,如今在西藏广袤的基层,不管是县城、乡镇,还有村庄,最漂亮、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作为一名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将继续实实在在地为西藏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廷·巴特尔:草原生态保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全国政协委员廷·巴特尔回答关于草原生态建设的提问时表示,做好工作需要基层干部带头。
廷·巴特尔介绍,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嘎查担任党支部书记40年。“我们愿意把这个草原生态建设得更好。”他说:“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廷·巴特尔说,当年为推进草原生态建设,实行“减羊增牛”,“我把自己家草场上的羊群卖掉,改成养牛,这样效益很好。我让嘎查的牧民用我们家所有财产抵押,牧民的收入要是降低了,由我来赔偿。”廷·巴特尔介绍,经过生产模式改革后,当地草原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牧民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嘎查2002年人均收入700元,到现在人均收入已经到了18800元。
廷·巴特尔记得,当年自己“做出样子”以后,很多牧民自愿到他家来学习培训,现在每年要培训上万名的牧民。廷·巴特尔介绍,草场养牛减羊后,野生动物有了很多,像狍子、狐狸、獾子这些野生动物,夏天一些鸟类也到草原上繁衍,他们在草原上生蛋,孵出小仔,冬季返回南方。
内蒙古的牧民有责任保护内蒙古的大草原,让内蒙古的草原更美好。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综合整理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