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四季的规律。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人需要适应季节的变化才能保持健康。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到:“四时阴阳为万物之本,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养阴。寒冬,追随其根,故与万物同生于生门。若断根,则断根,灭真。”
古人告诉我们,要遵循四个季节来保持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延年益寿,否则对我们的健康不利。夏季要注意以下几点:
夏阳阳,寒邪易伤阳
夏天的天气很热。为了散热,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尤其是运动出汗后,如果冷空气直接对着身体吹,寒邪很容易侵入人体,抵抗力差的人就会出现感冒症状,甚至让寒邪侵入我们的筋骨,留下风湿性麻痹。痛苦的根源。
夏天不是不能开空调。天气很热的时候可以开空调来避暑,但是要注意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25~28℃为宜。出汗后,应擦干汗水,稍作休息后打开空调。不要将空调直接吹到人身上。
夏季,人体阳气上浮,中宫空虚,脾胃最易受损。而人们夏天喜欢喝冷饮,吃冰淇淋,这些冰凉冰冻的东西会直接损害我们脾胃的阳气。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如食少、便溏,甚至会出现上腹痛、腹泻等症状。
对于女性来说,她们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伤害。如果寒邪侵入子宫,血管不会凝结,引起疼痛和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因此,女性在经期要注意保暖,少吃冷冻食品。
炎炎夏日,大家一定很疑惑,为什么要养阳呢?事实上,阳气是人体的基础。夏天,万物生机勃勃,阳气最为充沛。人与自然相互感应,阳气也是人体内最旺盛的。空气受损。
此外,每年大暑到秋分之间,我们都在五福六气的“太阴湿土”。被清理了。如果此时不好好保护人体的阳气,夏季不懂得滋养阳气,秋冬阳气不足就会生病。
因此,在夏天,我们必须学会“热”住,保护阳气,这样才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夏天是养心健脾
中医认为夏季包括夏季和长夏。夏对应心,长夏对应脾。所以,夏天要懂得养心健脾。
首先,夏天的空气是敞开心扉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大论》中提到:“夏三月,这叫范修,天地合一,万物开花,夜卧且早起,不厌日晒,立志不怒,令华英作秀,令她生气。”
避免夏季烦躁易怒。不要被炎热的天气所困扰。你应该保持精神焕发和舒适。每天可以静坐15到30分钟,还可以听悠扬的音乐,看美丽的图画,或者去钓鱼,打太极拳。如果遇到心烦、失眠等症状,可用茯苓、麦冬、大枣、莲子、百合、白子仁等汤剂代替茶饮,可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长夏指的是农历的第六个月。 《简单的问题:藏气法则》中提到“脾主长夏”。漫长的夏季往往多云多雨,气候最潮湿,空气中的湿度大,湿气最容易伤脾胃。乏力、食欲不振等湿困脾胃的症状,夏季也要补脾胃。
中医认为“脾主筋骨”。脾胃功能好的人,肌肉更强壮。相反,在锻炼肌肉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脾胃功能发挥作用。运动可以扩张毛孔,通过排汗排出体内的湿气,促进人体内气血循环,调动全身阳气,起到阳气祛湿的作用。
所以,适当的运动可以祛湿,锻炼脾胃功能,使我们精力充沛。
夏天吃姜有很多好处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人喜寒饮寒,易受内外寒邪侵袭,造成脾胃虚弱。因此,夏季吃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
《本草纲目》中提到的生姜可以“健脾胃,散风散寒”。夏季吃姜有助于散脾胃寒邪,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早上吃姜还能产生阳气,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夏季炎热,大多数人食欲不振。姜中的姜酚能刺激胃肠黏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另外,夏天细菌生长旺盛,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姜可以杀菌解毒。适当吃一些生姜可以预防肠胃炎。夏季是海产品大量上市的季节。姜可以解毒鱼和螃蟹。烹调海鲜时加生姜,可防止因吃海鲜过多引起的肠胃不适。
生姜还有止吐的作用。被誉为“呕吐的圣药”。服用生姜或将生姜贴在肚脐上可以预防晕车和晕船。
夏阳治大病
冬病夏治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 “冬病”是指冬季易发生或冬季易加重的一些虚寒病。由于人体阳气不足,冬季外在气候阴阳下降,正气不能驱除外邪,导致疾病发作。 “夏治”是指在身体阳气最旺盛的夏季,温补阳气,祛除阴寒之邪,预防或减少冬季疾病的发生。
夏季可以用艾灸治疗冬季疾病。田灸,灸法之一,出自《针灸自生经》。是一种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由于不使用艾火,局部皮肤对艾灸有类似的反应,效果也很相似,故称田灸,又称自灸、敷灸、药灸、泡灸。
田灸不仅具有穴位刺激作用,而且通过特定部位对特定药物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天灸选在三伏天,也就是夏天小暑到立秋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时候。利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温辛化痰,行经通络之药,可温阳益气,散寒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大家都赞叹。
那么这个夏天,你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吗?闭嘴,少吃冷食,适当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适应大自然的变化,懂得护阳,远离寒邪,这样才能在秋冬远离疾病,强身健体。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