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果把番茄苗的顶部去掉,从侧面伸出更多的枝条,会不会结出更多的果实?”
“你可以试试,但要小心确保每个水果都获得足够的生长素。”
近日,记者来到亳州市第十八中学劳动教育基地实验场,看到生物老师薛斌正在给大二学生讲解植物生长知识。中学。
在实验田里,记者注意到,经过同学们的悉心照料,黄瓜和西红柿已经结出果实,生菜是绿色的,辣椒和向日葵都长得很好。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
去年以来,学校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实验场,将劳动教育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从书本上应用到实践中。“既加深了学生对农耕文化和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薛斌告诉记者。
“看!我的西红柿已经结果了。” 学生陈文婷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劳动实践课。她和同学们在实验田里种了植物,并写下了植物生长日志。对书籍中有关有机物光合作用、分解和利用的知识有很好的了解。
“以树叶堆肥为例,它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树叶等有机物,将落叶中不易获得的‘养分’转化为可用的形式,这涉及到大量的生化知识。” 学生们很感兴趣,薛斌把书中的知识点讲了一遍。
去年秋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堆肥树叶。他们发现堆肥的温度受季节和土壤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叶子堆肥效果不同。大家不断摸索和调整,最终不仅堆肥成功,还为实验田的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还报名参加了亳州市科技创新大赛和荣获集体二等奖。
植物的果实怎么可能越来越大?我们如何才能以无污染的方式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薛斌告诉记者,这些问题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学生在实验场实践操作的过程是知己知彼,一起做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和在这个过程中分析问题,进而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有所用。收获,体验学习的乐趣。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