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寮街

清华为何对打造医学院如此执着 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6月6日,清华大学高调宣布,拟建立医学部(本部),并将于6月10日(周五)下午两点举办线上成立仪式。

  随后几日,仪式未如期举行。多位接近清华大学的人士透露,仪式或已推迟,但原因和时间均未知。

  让人疑惑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冠以“清华大学医学部”之名长达15年之久,清华的这次大动作,对两者的合作意味着什么?他们会分道扬镳吗?

  围绕在这个谜团背后的,是清华大学对于医学学科发展的深深焦虑,以及毕其功于一役的急切和压力。

  2000年的院校合并潮,不少历史悠久、学术和临床能力强的老牌医学院纷纷与综合大学合并。为综合院校的学校影响力、科研实力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提升。

  高校合并潮后20余年,综合大学们对于医学院的渴望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几年来,除清华大学之外,还有很多综合大学建设医学院的冲动再次达到高峰: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生命科学与医学部;2018年,天津大学成立医学部;2020,华东师范大学宣布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2020,上海大学宣布成立医学院等。

  而回到清华大学,自2006年与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以后,除了共同培养八年制学生以外,清华并未从协和那里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提升”。一头是貌合神离的协和,一头是综合院校们自建医学院的狂热,清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以,清华大学在医学学科建设领域动作频频:2009年开始招收自己的临床八年制学生;2012年成立基础医学系;2014年获得长庚医院作为附属医院;2016年成立临床医学院……

  然而,热闹背后,未能在快速提升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实力。

  但八点健闻注意到,在此次清华大学宣布将成立医学部(本部)的前夕,2022年5月,清华大学表示将把原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实验班”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并于2022年6月起开始招生。

  据悉,清华大学对于医学部(本部)的规划已经有大致方向,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基础医学系都将升格为学院,与临床医学院一同并入医学部(本部)。而“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的总人数将达到60人,这意味着相比此前,这个项目的招生人数扩招了近一倍。

  清华大学在2022年的一次师生沟通会上,提出了自己对于医学学科的愿景——“十年内全国前十,三十年内全球前十。”

  然而愿景种种,能做到几分?回看清华大学办医的这20年,看客们不是没有期待和质疑。努力20年,仍只能评为B类学科

  清华大学对医学的野心,多年未见成效。

  直到2021年2月,巴德年院士还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如果将清华大学医学院放在中国医学院校之中,其医学学科评估只能排在B类。

  在《医学界》发布的以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实力为衡量标准的《2021年中国最佳医学院校临床实力排行榜》中,清华大学位列第69,甚至排在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新乡医学院这些地方医学院之后。

  在国内另一个专做高校评价的软科排行榜《2021年中国临床医学学科排名》中,清华位列第35位。

  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排名,都与清华大学的国内顶级名校地位,相差甚远。

  为什么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办医学院上屡试不成?

  长期以来医学学科孱弱、特别是临床能力不足,始终是清华大学办医学院的致命短板。

  历史曾给过清华大学不用办医、直接就能“拿来”的机会。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潮,诸多综合高校都在这轮合并大潮中与当地的知名医科大学牵手,组建了新的综合大学。但当时,清华大学执着于与协和牵手,错过了那次合并的大潮。

  2001年,清华大学不得已自己下场,成立清华大学医学院。

  彼时,著名泌尿外科医学科学家、两院院士吴阶平先生担任首任院长,诸多医学界大咖的阵容。但即使如此,也始终没有扶起清华的医科。

  问题出现在学科积淀和设置上。医学院成立之初时,被纳入其中的只有一个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这是一个从1978年就在清华大学已经成立的学科,该专业此前属于电机工程系,工科色彩浓郁,与临床实践几乎不沾边,与传统医学院的临床类专业更相差甚远。

  此后,清华大学医学院又成立了基础医学系和药学系,并结合原本生命科学学科的底蕴给予学生培养机会。但清华大学医学院“远离临床”的困境,依然得不到解决。一位知情人士直言,“再好的生物工程没临床,都白搭。”

  多名医学教育专家亦告诉八点健闻,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会带来医学人才和医学教育的良性循环。如果医院本身发展欠佳,那么对应的医学院也很难有好的前景。

  要解决临床的困境,清华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附属医院。

  此后数年,清华大学开始在北京市内、甚至跨省、跨市,寻找合适的医院,挂名、建附属医院、进行教学医院的合作,拼命补上临床的短板。

  但还是太晚了。

  在北京,优质三甲医院几乎在千禧年的医学院校改革时,医院分别迅速加入了协和系、首医系、北大系,被瓜分殆尽。

  清华大学只能在北京市新建的、非三甲医院中,四处“化缘”。据清华大学医学院官网,目前清华大学共有4家附属医院,分别是华信医院、玉泉医院、长庚医院和垂杨柳医院。这几家医院无一是三甲医院。

  其中,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都是早在与协和合作前就成为了附属医院。其中玉泉医院为了成为三级医院,还因为床位数不能满足三级医院要求,主动由“综合医院”申请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

  这四家医院中,最新的一家医院是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也是这家医院的院长。长庚医院由台塑关系企业和台湾长庚纪念医院捐建,目前为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规划床位1500张。

  长庚医院可能是清华的附属医院中最有可能冲进三甲的一家。但据知情人士透露,长庚医院主要仍由北京市卫健委管辖,无论是人事权还是财政权,清华可能都对其缺乏控制力。

  这意味着,在京内,清华大学的附属医院里,不仅数量不足、缺少王牌医院,而且清华大学的控制力也不够。

  京内不成,清华大学这些年也尝试把触角伸向京外。2019年10月,融创中国、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在青岛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建设“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学中心”。其中,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院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作为清华大学在京外设立的第一家附属医院,后期将申报为市属三级公立医院。

  但八点健闻核查,清华大学这家京外的附属医院,至今未落成营业。

  直到今日,回看清华大学办医学院、渴望在医学教育中大展鸿图的这20多年,一路荆棘。短暂的历史似乎印证了多位医学教育专家的那句话:办医学院、做医学教育,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至少需要近百年的积淀。 面子和里子:协和医学院与清华的纠葛

  错过2000年的院系大调整后,清华仍未放弃协和。

  磨合争取多年后,双方终于在2006年签下一纸“合作”合同——《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此后,曾经的协和医科大学不复存在,成为了如今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但协和医学院仍为独立法人,对人事、财务和资产行使独立法人权利及承担独立法人责任。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好像结婚了,但又没完全结婚。”

  然而,那时的清华大学,或许并未切身体会到强扭之瓜背后的代价。

  从面子上看,清华与协和合作以后,清华的医学影响力能迅速跻身第一梯队。“在面向国外的时候,清华和协和的学科能力会放在一起计算,给清华长了不少脸。”一位接近清华大学的人士向八点健闻表示。

  但从里子上看,这场“联姻”的功能单一,只有生源这一个层面。所以给清华大学医学学科带来的实际提升却并不多,尤其在清华大学最需要的临床医学方面。

  评价一个医学院的临床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附属医院。事实上,清华大学一直努力想要牵手协和,看重也正是协和深耕多年的优质附属医院资源,包括协和、阜外、肿瘤、整形外科、血液病和皮肤病医院。这套体系内既有综合医院也有专科医院,更是集成了医、教、研三位一体。

  遗憾的是,由于双方并未合并,而是合作办学关系,导致协和的大部分附属医院并不能为清华所用。

  而在清华大学的教学医院中,唯一与协和医学院有点联系的,是北京协和医院。但清华大学官网却显示,在签约合作当天,甚至都未出现协和医学院的身影。

  合作不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协和医学院的特殊身份。协和医学院不仅是国家卫健委直属医学院校,对外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这个地位重要的牌子。

  凡此种种,似乎从一开始就预言了两者渐行渐远、貌合神离的现状。

  一位接近协和医学院的人士向八点健闻表示,“两校合作不是协和主动提出来的,协和是被动的。不存在跟谁(合作)、不跟谁(合作)。协和本来也没打算要跟谁(合作)。”

  另据丁香园报道,清华大学医学院做招生宣传时,清华大学秘书长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协和撇清关系,以正视听。“我们和协和经过几年痛苦的摸索后,决定我们办我们的清华大学医学院,他们办他们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我们现在的关系就是,他们学生的两年预科阶段在我们这里上。”

  现如今,在双方的官网上,清华大学与协和医学院的院系设置和教育教学板块,均未在明显位置提到对方的名字,只在需要时一笔带过。

  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协和医学院的另一面,近两年发布的《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排行榜有很高的行业关注度,成为了评价医学院校学科实力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排行榜上,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医学学科)是分开排名的。在最近的2020年的榜单里,协和高居榜首,而清华却位列第32。

  2006年的《意见》要求,清华、协和合作之后,清华大学不再另办医学院。

  但是清华大学面对着其他兄弟高校用20年消化了独立医学院校近百年的医学教育积淀,还承接了不少优质老牌的三甲医院。清华的临床医学教育似乎正在越掉越远。

  内忧外患之下,着急的清华大学,即便有“联合办学”的约束,还是毅然决然的另起炉灶,尝试培养自己的医学学科,直到最近高调宣布将组建医学部(本部)。 综合高校的“医学院”狂热

  清华大学办医的执着,也是全国综合大学打造“医学院”持续热情的一个缩影。

  进入21世纪以来,综合大学对于医学学科的建设热度不减。

  一位卫健系统的研究人员告诉八点健闻,在现代科学里,生物科学和医学是近些年最炙手可热的学科,建起医学院后,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甚至高级职称会成倍增加。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在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之初的2003年,上交大的国自然基金增长数仅为0.1亿元,其中医学部分所占比例仅为18%。在潜心发展融合10余年后,2017年,上交大国自然基金增长数已达到2.77亿元,相较2003年翻了27倍还要多,其中医学部分所占比例高达41%。

  八点健闻统计2021年国自然基金立项数目和立项金额发现,排名前10的大学,都是曾经合并过独立医科大学的综合大学。

  在2000年的大学合并潮里,许多综合大学通过合并的方式“拿下”了不少历史悠久、创办时间动辄近百年的高水平独立医学院校,同时也一并将这些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收入囊中,可谓一石二鸟。

  这些综合大学用了20余年的时间,吸收了这些医学院校近百年的医学学科教育成果。而在2000年的合并潮中,没有成功牵手心仪的独立医学院校的综合大学,只能选择自建或共建医学院。

  上海医学教育系统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八点健闻,大学发展医学学科的时间维度至少要以30年为计,因为医科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学科群,所以自建医学院,又想短时间内出成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能否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医学或生命科学的一个狭窄的领域做一些突破,但那不代表整个医学学科的发展。

  一位医学教育专家指出,目前很多著名理工科院校办的医学院。创办的医学院,目前看来都不算成功,“在培养医生方面,如果人们没有感受到你的医生很强大的时候,你的医学院是立不住的。”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党委书记廖志林向八点健闻表示,临床医学是“手艺活”,几乎没有天才的医生,“名医”们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病例中锤炼而来,需要反复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模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优秀的医学院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汇集了一群“大师”。

  多名医学教育专家强调,由学生变成医生,再由医生变为大师,大师再回过头来反哺医学教育,需要循环传承才能最终成就一个成功的医学院。

  吴阶平院士曾经担任清华大学自己的医学院院长,名噪一时,影响很大。

  但是20来年过去了,清华大学自己的真正的医学院,还是档次不够高,影响不够大,被评为B类。

  北京协和医学院却被评为世界一流的医科学校。这让清华感觉有点打脸。

  要么不要办医学部医学院,要么就办成和自己的清华水平般配的医学部医学院。二者必具其一。

  20多年前清华已经成立了自家的医学院,招生也好,教学也好,发毕业证也好,都是清一色的清华的医学院。但是毕业的学生,学校对外的影响,和人家协和医学院比起来,还差一大截子,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人往高处走,大学也一样。清华大学怎么能甘居人下呢?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至少要和清华的名字差不多,属于同一个档次吧。清华下大力气要搞好自己的医学院,这是必须的,这是形势所迫啊。

  21世纪的热门科技,也包括着医学。多少人想健康想长寿,多少人想消灭疾病,让人类万寿无疆啊。人类的愿望,往往就是我们发展和奋斗的方向。清华大学的生命生物科学等等研究也是一流的,在医学方面也应该如此。

  不光大家认为应该如此,清华人自己也觉得应该如此,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金华人对搞好自己的医学院,将来肯定会下更大的功夫,投更大的资金,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也是个好事情。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和竞争中造福人类。

展开全部内容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

相关生活热点推荐

清华为何对打造医学院如此执着

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男生离家出走
生活热点

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男生离家出走

阅读(203) 达达搜·小芳

【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男生离家出走】于2020年08月20日,据鸭寮街了解到,高考成绩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在湛江调风镇最近却发生了一...

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学生已找到
生活热点

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学生已找到

阅读(84) 达达搜·小芳

【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学生已找到】于2020年08月20日,据鸭寮街了解到,近日,有网友曝光广东湛江一学生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件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