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这位曾经在中国香港富豪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存在,在抛售完在华的房地产后,转而向英国投资,引来了无数猜忌和骂名。
而前段时间,他在英国再次上演了同一出戏码,抛售英国资产后,握着大把的资金,押注了亚洲的另一个国家——越南。
这一次难道越南的国运要来了吗?一、李嘉诚在华的影响力
1928年,出生在广州潮州的李嘉诚,他的童年并不像现在过得那么太平。战争的硝烟几乎充斥着他的每个童年片段,战争带来的波及使得他的生活中充满了艰辛,不过好在长大以后的李嘉诚几乎抓住了每一次的商机。
1950年,开始创业的李嘉诚创办了一家名为长江塑料厂的厂子,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通过报纸知道了国外塑料花大卖的消息,明白当时对此正处于空白期的香港正缺少这种新鲜的玩意,于是靠引进塑料花生产工艺,开始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1958年-1960年,两幢工业大厦的修建成功,标志着李嘉诚开始踏入投资地产行业,这也使得他事业迅速走向辉煌。他通过大量低价购入土地,增加自己手里的土地储备,在香港地产界搅弄风云,收购了当时老牌英资商行,成为了首位收购英资的华人。
他旗下长江实业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了65倍,我们现在细数他的成就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连续15年蝉联这一宝座的事情。
时至今日,福布斯统计的香港富豪榜里依旧有李嘉诚的身影。华人首富宝座虽已轮番换了好几人,但是像李嘉诚这样屹立不倒的记录,还没有人能够打破。即使后来李嘉诚大量抛售在华资产,转投英国的事情引来了不少的争议,但是他并没有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旗下的长江实业总市值依旧有一万亿港元,除此以外,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储低布局以及元宇宙的布局都在进行中。可以说李嘉诚的影响力已经不单单在国内,甚至海外他都有涉及,其中英国和越南就是最好的例子。二、抛弃英国,转战越南
从2010年开始,李嘉诚抛售手里的资产,不到6年的时间里累计套现了超3500亿,随后他带着这笔钱开始投资,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国都是他投资的对象,其中为英国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金融时报》之前的报道,李嘉诚几乎控制了半个英国的吃穿住行。25%的电力分销市场,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7%的供水市场,40%的电信市场,30%的英国码头等民生相关行业都被李嘉诚插手其中。
这些民生项目虽然相比新兴产业来钱速度慢些,但它们至少是源源不断的收入,相较而言它们也更加稳定。这样大的手笔,也让外界戏称李嘉诚是“买下半个英国”的男人。可就在今日这场布局了12年的真相被公之于众。
李嘉诚还是那个李嘉诚,商人逐利,他也不例外。他准备将自己在英国的资产开始逐一对外出售,其中电力公司的交易量将达到1200亿元,与收购价相比已经翻了好几倍。这也是李嘉诚商业里最大的一笔交易。
在出售完在英资产之后,李嘉诚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越南。兜兜转转又回到亚洲的李嘉诚,又是为什么迅速转标风向标呢?前有英国的例子,资本家们又会不会跟随李嘉诚投资越南呢?
很多人猜测,李嘉诚选择越南作为下一个发展地,是因为越南的发展潜力巨大。在疫情席卷全球的现在,就连英国的GDP增速都在下降的时候,越南正在以2.95%的增速快速发展,甚至超越了我国的1.18%,成为亚洲增速最快的国家。
其次越南的胡志明市与上海、首尔等这样的大城市,共同出现在了2021年的亚太地区房地产投资意向调查榜里。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它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比上海这类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更宽广。
据越南当地媒体《西贡时报》透露,长实集团在此次会面中承诺,将为胡志明市引入高端的房地产项目,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帮助胡志明市房地产的发展。这也直接说明了,李嘉诚将重金压在了胡志明市。总结
综上所述,越南的国运或许和李嘉诚没有关系,但随着大量资金投入胡志明市的市场,或许会改变越南的发展状况,出现拉动GDP的情况都是说不定的,至于会不会抛弃越南那就是很多年后的事。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李嘉诚,可以再创造出下一个商业奇迹吗?
很多人没理解越南基建是怎么带动经济的。 由于国情不同,凯恩斯那套不能直接套用越南。按照凯恩斯理论,政府发行债券大兴基建,经济萎靡时创造了极大的需求空洞,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从而加快资金流动、拉动就业、促进消费。 但众所周知,越南在过去几十年,成立和保留了一大批越资企业,尤其“沉淀”在基础建设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越建、越铁、越南路桥集团和一大批的地方设计院、建筑公司,基建上游的钢铁产业、金属冶炼也由于历史原因,产能过剩,而基建需要的另一个基础材料水泥,及其附属产品混凝土、砂浆等又有明显的区域垄断属性,大部分由区域寡头长期把持。在以上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基建的大范围“撒钱”,在越南境内就变成了定向“发钱”,凯恩斯主义的资金社会面流转变成了几个口袋之间的内部流转。 但你可能会好奇,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年,越南的确享受到了基建带来的福利啊?
那就不得不提到越南另一个大杀器——房地产了。虽然基建资金社会面流动有限,但是它的确舒畅了交通、便利了百姓、降低了货运成本,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抬高了地价啊。越南没有美联储,国债和地方债都是要有人接盘的,而越南民间经济相对薄弱,购买力本来就有限,你总不能让老百姓贷款去买国债吧?等等,贷款?不能贷款买债券,但能贷款买房啊。政府修路修桥修地铁、拆迁盖房建医院,基础配套上来了,你说地价该不该涨?房价该不该涨?
房地产疯狂的十年开始了,这期间,膨胀的住房建设需求已经不是那些越资企业承接得了的,各类民间设计、建筑、监理、装修、建材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冒了出来,大家你争我抢分这30年房贷的羹,消费强势、需求扩张,物流、快递、电商、带货、互联网像吃了化肥的无土栽培一样野蛮生长,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促进了就业、创造了财富、发展了经济,当然是实业了。 但化肥是谁呢? 越资?越资虽然体量大,但它上下游基本都是其他越资企业,能流入社会面的资金都有局限。越南政府?越南政府可谓上下一盘棋,但它负担过重,背后常年大兴基建攒下的显性隐性债务一堆,不可能这么强的“肥力”,而且针对性还这么强。
银行?银行的确是有充足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针对性也可以很强,但你这些行业固定资产都没有几个,凭什么让银行贷给你这么多钱? 答案是外资。外资的体量和风险承担能力明显强于以上几类,于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越南政府一直对外资渗入越南市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默许以互联网龙头为首的一众企业在海外上市,通过海外融资和推高企业估值,钱像印刷机一样流入越南企业,以至于互联网行业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强大的消费能力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但外资不是菩萨,凭什么花钱让你们消费。这几年来,外资不断通过各种渠道炒作越南强大,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越南的宣传视频,美国境内媒体时常播报越南境内新闻,同时,又鼓吹越南威胁论,让全世界都认为越南的经济实力赶超日本、军事实力比肩美国、政治环境远优俄罗斯,让全世界都见证越南奇迹,越概股股价果然一路长虹。也给越南政府树立了信心,觉得以越南今时今日的实力,不止超过了三十年没怎么发展的日本,还能把稍显颓势的美国按在地上摩擦了。于是,筹备四十年的收网计划提前实施了。 说到收网计划,当年越南政府在扩大开放时,为了防止步邻国的后尘,给自己连续加了几个保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越资把控基础行业,外资管控和强金融监管。
核心就是把外资的资金固化在越南境内,成为固定资产,这样任凭你外资如何出逃,我都能通过强大的越资全面接收,打破外资套现走人的企图。收网就是主动清退外资,触发外资离场操作,给越资接盘空间。 但毫无疑问的是,当初计划的收网时机,离现在至少还有二十几年。可问题就是,外资这十几年,表面上投资的都是互联网之类的轻资产行业,实质上却通过各类金融工具,大范围杀入了房地产为首的一系列行业。
越南从房贷提款到口袋内循环这种操作,外资眼睁睁的看着,你说看不破肯定是假的,想着怎么防着变成提款机以及从其中卷钱走人才是真的。这就成了谁预判了谁的预判的问题,所以,拉锯战开始了。过去几十年,越南明着用市场吸引外资投资建厂,暗地里抬高国货鼓吹民族情绪,外资明着追加投资授权专利,暗地里鼓动行业协会抵制越企。
总之一句话,我赚你钱可以,你抢我市场没门。但估计外资自己也没想到,两边阴谋阳谋推拉了几十年,你今天居然明牌打了。越南开始浩浩荡荡的清退外资,而且手段也很犀利,既然你投轻资产,那我直接拍死咯。这时候不得不服越南的手段,别人打仗是以点带面逐个击破,越南直接一把拍死不留后患。别人都是找个违法的借口一个个调查,越南直接取缔行业。
毕竟又没有资产,无非就是就业嘛,我大越南能缺的了就业岗位,灵活就业不懂吗? 这些都不伤筋动骨,毛毛雨而已,但为什么最近越南人民感觉到困难,政府也觉得有难处了呢?筋和骨是什么呢?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