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美国人是英国来的。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辞海对移民的解释有:
1.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定居的人;
2.较大数量、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与这两种释义相对应的英文词语分为immigration和resettlement,也可以用migration统称各种移民。
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作为名词,是指人或人的集合(人群),即迁移人口的集合;作为动名词,是指人口的迁移活动。
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为英国殖民地,后因种种因素逐渐兴起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
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
从去年起,我开始陆陆续续地采访一些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收录在《和世界聊聊天》及《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两书中。
访谈时,我常常会问几个固定问题:你觉得中国人最看重什么?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人有哪些人格特征?
这些问题看上去都是常识,也许中国人自己觉得,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不过实际上,每个受访者都会给出不太一样的答案,有些答案让人称道,有些答案让人错愕。但无论怎样的答案,都新颖而有趣,加深了我这对自己国家的理解。
这让我想到,至今为止,我似乎还没有问过美国人最看重什么?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美国人有哪些人格特征?
当然,这些问题看上去都是常识,因为教科书和媒体上已经向我们灌输了一些标准答案:移民文化、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等。
但这些就是真相吗?或者,仅有这些大而化之的概念就足够了吗?
之前,我分别探讨了美国社会的某些领域和某些现象,相对来说比较零碎。
接下来的几期,我会从更宏观、更本质的角度来发掘美国人的文化基因,尤其是急速变化中的当代美国呈现出的一幅大画卷。
提到美国,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就是:1)土地广大;2)种族多样。美国本土从东到西分为四个时区,从纽约开车到洛杉矶,如果只在加油、吃饭、睡觉时停车,那么要花上5天时间。
在一个典型的冬日,华盛顿特区可能下着雨,纽约和芝加哥可能在飘雪,而洛杉矶和迈阿密则艳阳高照。截然不同的地理、气候造成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同样生活在广阔土地上的中国人来说,这一点不难想象。
早在1981年,美国学者约耳·加罗(Joel Garreau)撰写了《美国境内的九个国家》一书。加罗认为,这九个地区(如图1)差异之大,足以各自独立成国。
后来,人口统计学家根据加罗的划分,将美国本土50州分为四大块、10小区,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块包括西部(West)、中西部(Midwest)、东北部(Northeast)、南部(South)。西部又分为太平洋地区(Pacific)、山地区(Mountain);中西部包括中西北区(West North Central)、中东北区(East North Central);东北部有大西洋中区(Middle Atlantic)、新英格兰区(New England);南部又分为南大西洋区(South Atlantic),东南中区(East South Central)、西南中区(West South Central)。
这些区域的划分远远超出统计需要,而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天壤之别。讲起东北部,就让人想到以常春藤盟校为核心的老派精英文化,汇集纽约、波士顿这样的悠久名城;西部是广阔荒漠、淘金和开荒精神的象征,催生出活力十足的新兴城市洛杉矶、旧金山及硅谷;中西部以蓝领文化和大平原般的舒缓节奏著称,沐浴着五大湖的湖风,孕育出悠扬的布鲁斯;南部人则热情好客,观念保守,经济相对落后,自豪于乡村音乐和烧烤文化。
可以想见,各区之间的摩擦也不少。最争锋相对的两对冤家是东北部和西部、北方和南方。
纽约作为东北部的代表,与西部代表洛杉矶一向彼此瞧不上眼,纽约人称洛杉矶人粗野词素,洛杉矶人则讥笑纽约人矫揉造作,这种关系也许有点像北京和上海。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冲突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南方由于有悠久的蓄奴史,加上南北战争中落败,一直对北方耿耿于怀,其中尤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为盛。
加上宗教气氛浓郁,南方人在同性恋、堕胎、女性地位、枪支问题上的态度均与北方格格不入。
来到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双子城定居后,就先后有三个当地人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如果德州独立出去,美国会变得更好!”
除了广阔土地引起的差异外,另一个影响美国国民性的关键因素就是多样的种族——可以说,种族差异更甚于地区差异。
对在一元社会中长大的中国人来说,不亲身体会这种多元,恐怕是难以理解其中滋味的。
种族,既是美国繁荣的发动机,也是美国动荡的暗因子。
我们都在教科书上学过,1500年代,西班牙率先在佛罗里达州、加州和西南地区划定势力范围,而法国则圈下中部平原。
但是从1600年代到美国成立的1776年代,绝大多数移民都来自欧洲北部国家,尤其是英国。
这群英国人所代表的的文化也就成了后来的美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
这里补充一句,存活下来的印第安土著如今分布在不同的部落保护区内,有些还是独立国家,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法律和政府。
比如在规定赌博违法的州内,印第安部落却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开办赌场,因为他们不受美国司法制约。
到了三个世纪后的1815年,美国人口才刚刚达到840万。
但接下来的100年间,人口急速增加到4200万,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在1800年晚期到1900年初来到这片新大陆。
仅1882年,就有4万中国人移居美国。在1900年到1907年间,3万日本人也来带美国。
不过,这个阶段的移民主力来自欧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国家,尤其是德国人、俄国人、意大利人、波兰人和爱尔兰人。
1908年是这个时期的移民巅峰,共有100万人在这年进入美国。
同年,著名戏剧家伊斯雷尔·桑威尔在《大镕炉》一剧中讴歌道:“美国是上帝的熔炉,欧洲人在这里熔化、重铸……德国人和法国人,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犹太人和俄国人。所有人进入这个熔炉,上帝铸成美国!”
从此以后,“民族熔炉”成为美国族群融合的重要比喻和精神象征,直到最近几年,才渐渐被种族共存而不融合的“沙拉理论”所取代。
这次移民高峰结束于1921年。1924年,《移民法案》出台,正式关闭国门,当年的移民只有15000人。
按国籍分配名额制度严重倾向于北欧和西欧国家,其他人通通被拒之门外。
直到1965年,这个臭名昭著的法案才终结。一下子,移民人数又重回100万/年。这一次,移民主角换成了拉美人、加勒比人和亚洲人。
2000年代初期,超过一半的新移民来自拉丁美洲。一时之间,西班牙语在加州、佛州、德州、亚利桑那州和西南诸州流行开来。
如今,拉美裔已经超过黑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16%),而黑人只有13%。拉美人口的扩张对美国政治、经济都产生巨大影响。在今年的总统竞选中,原本只关注白人选民的共和党候选人也开始用西班牙语向拉美裔示好。
不过到了2010年,由于美国经济不振,加上边境管控加强,拉美裔新移民的数量减少了近40%,接替他们成为新移民主力军的是亚裔。
目前,大约有35%的第一代新移民为亚裔,如果保持这种趋势,很快亚裔将拥有足够的实力影响美国文化。
少数族裔的日益增长在不断削弱白人的统治地位。2011年,少数族裔的初生婴儿数量首次超过白人婴儿。
根据预测,大概在2040年到2050年间,白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会跌到50%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当今美国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看待新移民在社会中的位置。
他们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美国传统文化?多少人会着力保持自己原有的语言和文化基因?他们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美国文化吗?
一些移民众多的州发展出新的双语文化。比如在加州,驾照考试提供30种语言选择。
多元文化并存的概念取代了原有的“熔炉”理论,这也是在美国日益流行的“沙拉”理论。
一盘沙拉里包含很多元素,它们调和在一起,却又彼此独立,很多人认为这是理想的美国种族状态。
正因如此,在美国和不同种族的人打交道就要格外留意了。大多数人对涉及种族的言论都非常敏感,总是试图保持“政治正确”。
比方说,有些美国黑人希望别人称呼自己为“非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而“美国本土人(Native American或American Indian)”则用来形容北美印第安土著。
刚到美国时,我就在这个称呼上闹了笑话。
记得当时我和一个美国白人老师聊天,我问他:“你是Native American吗?”我的意思是他是否是美国本地人,但他却笑起来说:“我不是Native American。”
我回答:“哦,你不是出生在美国。”他又笑了:“不,我出生在美国。”结果,他向我解释了一番,我才明白个中差别。
来自拉丁美洲的人喜欢别人叫他们“拉美裔(Latinos)”,另一些民族感较强的人则喜欢别人以母国来称呼他们,比如古巴人叫“Cuban-American”,伊朗人叫“Iranian-American”等等。
种族差异如此之大,美国是如何维持一个整体呢?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称为“美国人”?
讲到这里,有一个事实曾让我倍感震惊:不少美国人也抱着独立倾向。
规模较大的印第安土著部落Navajo和Hopi一直视自己为独立国家,自称“国中国”。他们有自己的国歌、国旗,甚至“国境线”,享受一部分国家主权。
此外,南部各州尤其是德克萨斯州,聚集了不少抱有独立想法的人。
他们总是对当年南方战败耿耿于怀,不认同北方的执政理念、道德观念和宗教态度。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衰退,这些不安的因子也活跃起来,成为今天美国政治和社会日益极端化的原因之一。
不过,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他们求同存异,共同组成了这个强大的国家,这对同样拥有广阔土地、多样民风的中国也很有借鉴意义。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