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据4月25日消息,鸭寮街小编了解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一次次飞跃,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一次次飞跃,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国航天的蓝图已绘,风正帆满,再次踏上新征程。
逐梦太空不断取得新进展
“祝融”探火,在遥远的火星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迹;“羲和”逐日,实现了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天和”遨游星辰,把家园拓展至浩瀚星空;神舟十二号、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过去一年,中国航天逐梦太空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深空探测领域: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
在载人航天领域:自2020年以来,我国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
在农村及边远地区,通信卫星为1.4亿多户家庭开通直播电视,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在大众出行、智慧物流、远洋运输、精准农业等领域,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为物资运输、人员流动提供精准定位导航;面对多样化需求,遥感卫星影像累计分发超亿景……
“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航天技术与服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
太空建站、小行星探测……中国航天不断拓展新征程
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忙碌”。
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
未来还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今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从无到有、自力更生,我国航天事业逐步掌握了进入太空的能力,但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存在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认为,成为航天强国,要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三大领域同步均衡地发展。
让航天梦的种子进一步生根、发芽
一曲星梦六十载,一路走来一路歌。
“中国航天日”之际,一首由人工智能技术重新编曲制作的《东方红》乐曲崭新亮相。
乐曲采用30分钟太空音频素材,其中包括火箭发射音、祝融号火星车太空行走音效、航天员在太空吹奏葫芦丝、弹古筝的音效,太空特色别具一格。
“航天技术直接带动了材料、电子、机械、化工等多方面技术的发展。
”戚发轫表示,航天技术早已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改变无处不在。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介绍,今年“中国航天日”之际,航天开放日、科普讲堂、知识竞赛、有关交流与研讨等200余场活动陆续举办。
相关航天展馆、航天设施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一批航天科普电视节目或线上科普讲座陆续播出……航天梦的种子进一步生根、发芽。
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记载着航天精神的传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编印出版专著,记录12位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航天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品格与力量。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就是要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激励航天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接力航天强国建设的梦想之路;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树立理想,在奔跑中成就梦想。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