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52天了,俄乌双方伤亡的人数还在不停上升。
乌方表示,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期间,多达3千人死亡,约1万人受伤。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据同俄罗斯给的有出入,俄罗斯联邦国防部3月底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已经有14000多人阵亡,16000人受伤。
俄方未详细公布俄军的伤亡情况,一周前,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只是称,俄军在乌克兰遭受了巨大损失,俄军正努力结束这场“特别军事行动”。
战场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双方给出的数据都未必全面,这跟战时的军心和战果宣传有关。无论数据如何,有些人已经牺牲了,活着的人才是关键。
有这么一批活着的人,他们正经历“活不得,死不得”的遭遇。
俄军在马里乌波尔的军事行动进入了最后的收尾环节,4月16日,据俄罗斯国防部称,俄军正在清除极右翼军事组织“亚速营”、外国雇佣兵和乌克兰部队(被包围在亚速营钢铁厂内)。
对于这批断粮断水缺武器的乌克兰部队,俄罗斯考虑到人道主义原则,打算按“投降保命”原则来处理。
俄罗斯建议这批人于今日(北京时间4月17日11时至18时)停止作战、放下武器并投降,在不带任何武器的前提下,这7个小时内残余人员可以安全撤离。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残余部队的拒绝,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他们不投降是因为基辅方面不让投降。
俄罗斯国家防御指挥中心负责人米津采夫上将表示,4月16日他们就发现被包围的残余人员同基辅方面的联系(无线电通话)频率急剧增长。米津采夫称,根据我们截听的内容表明,残余人员表示自身陷入绝境希望可以投降,但基辅方面禁止这么做,否则会根据“战时”条款随后枪毙处决。
如果俄罗斯截听的消息为真,那么被困钢铁厂的残余人员当真就是死也不是,活也不是了。投降保命也只能保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会被处死,不投降的话必定会被俄军“清除”,还是死路一条。
怎么“营救”这群陷入绝境的残余人员呢?乌克兰当局想了一个办法。4月16日,泽连斯基表示,如果被困马里乌波尔的武装人员被杀,乌克兰将退出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
什么和平谈判?
这一次的和平谈判是乌克兰方面提出的,以不加入北约和讨论克里米亚地位问题为谈判条件,要求俄罗斯先停止军事行动并将武装力量从乌克兰领土撤离。
只不过乌克兰的“诡计”—从和平谈判入手拖延时间,俄罗斯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4月17日电,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称,泽连斯基这时候提出和平谈判是希望在向北约寻求军事援助的同时争取时间。
泽连斯基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一直在为乌东之战积极的做准备,目前已经有不少武器输送到了乌克兰。
4月16日,美国为乌克兰提供的最新一批价值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物资“已经开始抵达”;
16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向泽连斯基保证,英国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自卫手段”;
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继续呼吁欧盟国家快速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不再区分其轻重类型。
说到提供武器,就不得不提“比乌克兰还紧张”的波兰了,近日的波兰更是直呼“输不起”。波兰认为自己处于北约的边缘,承受不起乌克兰输掉战争的风险,因此改造了一座距离乌克兰边境仅62英里的机场,将其变成了国际后勤枢纽。
据悉,该枢纽得到了美国防空系统的保护,人道主义救援飞机不仅可以降落至此,还可以向乌克兰运送军事物资。
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即使乌克兰真想谈判,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会允许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施压,乌克兰当局只能向乌军施压,对于被困亚速营钢铁厂的残余人员来说,自己只是被乌克兰当局“最后利用了一把”!
马里乌波尔战役对于俄军来说只是收尾即可,乌东之战才是关键。俄罗斯也清楚西方输送过来的武器和军事顾问,对俄罗斯来说是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对此俄罗斯第一时间也作出了反应。
4月16日,俄防空部队就在敖德萨附近击落一架载有大批西方武器的乌克兰军用运输飞机,并在24小时内摧毁了67个乌军集结地、2架乌克兰无人机及317个军事设施。
可以见得,这是一场硬仗。西方的武器不断被送到乌克兰,但并不是会一直源源不断,俄罗斯势必要实现最初的军事目标,但是很可能会再次被乌东之战拉入战争的泥潭。
战场上风云变幻,结果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投降就遭处决,这是俄下达最后通牒遭泽连斯基拒绝截获的乌军给下属的命令。军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不管什么时候身处何险境都要服从国家利益。就像马里乌波尔残余守军退至钢铁厂,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接到的仍是禁止就投降一事与俄军谈判,谁敢投降格杀勿论。
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快速机动多路进攻,企图以高压态势迫使乌屈服。而乌在西方操纵下站稳脚跟,错过了多次议和停火就坡下驴的良机。想必马里乌波尔的地理环境、战略地位你是熟悉的吧。
这座城市位于乌东南部连接着亚速海及其出海口,是乌克兰的商贸枢纽,交通要道。拿下马里乌波尔就等于拿下乌克兰东南大门,进可经哈尔科夫直指基辅,退可作为屏障维护乌东的战略支撑。人口40多万的该城是乌克兰的钢铁中心,对俄乌双方均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从开战到现在,俄军事行动大约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围争夺,俄海军陆战队登陆受阻转而空降,这一阶段与顿尼茨克武装互有任务,各自为战。两军尽管有夹击该城的意图但兵力不足配合生疏,直到扫清数万枚雷区,援兵陆续赶到才形成对该城的包围。
第二阶段,3月中旬,车臣部分主力兵临城下,形成合力。俄联军统一指挥,以乌军交战经验相对丰富、地理较熟的顿尼茨克武装打主攻,车臣部队为助攻,俄军地面和空中火力支援为掩护的一体化形成。攻坚战开始联军两路突入城区。这一阶段政令畅通,指挥系统逐渐通畅。
第三阶段,实施巷战,之前我们提过车臣部队经历俄车战争,虽不是原来那支非法武装但口传身授,吸取以往经验。每推进一步都伴着小心,既要清除楼楼阵地户户堡垒预设的雷区,又要防止突袭、偷袭,说不定哪栋楼哪扇窗飞出的子弹就打爆自己的脑袋。俄联军还要边建立人道主义走廊放走平民,边与拿人质作挡驾的亚速营等极端份子周旋,联军打下一片巩固一片步步为营。
除此之外战地生疏,堡垒坚固。俄联军面对高楼坦克装甲发挥作用有限,俄空中打击力量不够都制约了俄联军的进攻速度。
打法不适应也是主要原因,通过西方军事教官的培训,乌军大多骨干已熟悉游击战、运动战、地雷战、阵地战、信息战、舆论战等融为一体的混合战法。乌分队指挥官可以一手提电脑接受上级单位随时发布的情报信息,或者境外的遥控指挥,易守还可架枪射击。俄军准备不足,顿涅茨克武装全是土包子,即便缴获了电脑也看不懂其中的奥妙。这也导致俄联军推进缓慢,只能凭感觉打,凭经验判断敌情。
战斗意志也是另一因素,俄军面对的是亚速营混合体,这是俄军去纳粹化的根源。雇佣军也属严处范围,乌军激发起拼死一搏的决心,这些都造成马里乌波尔被围攻近两月迟迟拿不下的原因。
现在总算到了结束该城战斗的读秒阶段。4月7日,俄方宣称马里乌波尔市中部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战斗重心转至马里乌波尔港口和南部的亚速钢铁厂。4月10日,俄军宣布完全占领了马里乌波尔港区,驻守该地的1026名乌军士兵,包括162名军官已经投降。4月17日,乌海军陆战队第36旅旅长阵亡。至此,坚守马里乌波尔的乌军8100人,在随后的战斗中,乌方战损约为4000人,另有1464名乌军投降。钢铁厂内现有约2500名乌武装人员和400名外国雇佣兵还在困兽犹斗。
教训一、传统的坦克、装甲主要用于野战,在城市中固然也能发挥作用,但在城区作战受限。受俯仰角的限制,坦克无法打击较高楼层或位于地下室的火力点,如果在巷战中遭遇攻击,往往有劲使不出,这就需要空中远程高精武器精准打击。
教训二、加强单兵技能切断后勤补给,对手每刻都在消耗弹药。只要切断与外界联系,弹药总会消耗殆尽。
乌残余部队龟缩在钢铁厂多达6层的地下工事,坑道相互连接往来自由,构筑了大量堡垒。在乌化整为零分为若干小组的情况下,接下来怎么打?
1.封住出入口瓮中捉鳖,不轻易贸然进到构造复杂的地下工事。过不了几天对方缺粮断水,结果自然分晓。
2.在没有人肉盾牌的作用下,重炮轰炸和包括无人机在内的空中轰炸拿下必须拿下的支撑点,控制表面阵地加强联防和政治攻势。
3.顿巴斯大战在即,留下少量部队控制钢铁厂残余势力。其余部队迅速补给弹药,处理伤员和兵员补充,使新兵融入老兵群体快速形成战斗力。
4.集团僵持和攻坚阶段,攻心与攻城结合。攻坚战、歼灭战与情报战、运动战结合,穿插迂回与正面佯攻结合,切断乌军后勤补给才能发挥俄军的重火力优势。对于乌军而言单纯防御不是上策,只有深沟壁垒稳守反击必要时以退为进诱敌深入,以避免战线崩塌溃不成军。
顿巴斯之战将是欧洲二战以来最大的战役,双方都输不起。俄军打赢也就有了实际控制线,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才有战略空间。乌军战败国土将被一分为二,谈判的筹码荡然无存。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