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桩往事。1998年以后,中国开始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修高速公路,以加速各地之间的资源互通和市场互联。
修高速最积极的是江苏,认为高速开通后,上海的许多外资企业就可能能流入江苏。最不积极的是上海,认为自己是老大,资源应向上海集中。浙江政府也很不积极,担心浙江(尤其是杭嘉湖)的很多民企会把总部搬到上海。
高速开通后,上海真的出台了十多条吸引浙江企业把总部搬到上海的政策。浙江也出台了十多条争锋相对的政策。这件事扭扭捏捏搞了十多年。
今天长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互通已经非常发达了,一个在交通意义上的统一市场形成了。但这个过程经历了十多年,它不是一个规划的结果,而是互相竞争和博弈的结果。
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仍然是建立在市场要素配置的前提下,不仅要通过充分的竞争,同时更应该充分尊重地方利益,而不是通过计划之手强行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如何理解统一大市场,在我看来就是二点。
一:降低国内商品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
措施包括:①降低物流成本,建设第三方物流大平台和物资枢纽网络;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15%,而发达国家只有10%左右,我们的物流效率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②降低平台交易成本,打造共享类、规范类的公共交易平台;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商场,租金高、收费多一直是商家卖货的最大阻碍,也让国内的物品不再物美价廉,降低平台交易成本,商家和消费者都能获利,双赢。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打造专门的金融供应链。④降低能源成本,打造统一、健全的能源商品市场和能源期货市场,让企业采购能源的费用更低......
二:提高国内商品的生产质量和技术水平
措施包括:①完善全国统一的商品质量体系,地方不能因为保护本土企业而放低质量标准,全面提升国内的商品质量。②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地方不能因为保护本土企业,而放低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的扶持标准并盲目扩产,造成国内科技企业小而多,内耗大于竞争,不利于“整合国内资源,做大做强新兴科技企业,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高端产业......
总之,通过一降(降低商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并最终降低商品终端售价)、一提(提高商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极大增强国内商品的性价比,通俗点说:就是通过统一大市场的打造,让国内商品更加物美价廉,让老百姓更愿意买;老百姓愿意消费了,内循环就不起来了。
同时,内循环提振了中国商品的技术水平,让中国商品升级,更有利于让中国涌现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外循环也起来了。说白了:当前中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中低端商品,需求端掌握在欧美手里;欧美市场不会主动要求中国生产高端商品,去和他们自己的高端产业竞争;想要产业升级、制造转型,还是得靠我们的内循环培养。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