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总统:乌军约3千人死亡1万人受伤,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4月15日表示,俄乌冲突已导致约2500至3000名乌克兰士兵丧生,另有约1万名乌军士兵受伤。
他还称,已有约2万名俄军士兵丧生。
俄罗斯方面曾在3月25日公布数据称,冲突开始一个月内,乌军1.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而俄方截至当时有1351人阵亡,3825人受伤。
俄乌战争乌军死了多少人
自俄乌开战以来,战事已经超过了50天,而且现在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反倒是愈战愈烈。
最近俄乌两军发生的两起事件基本上可以视为是各自的一个缩影:
其一:俄海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最终沉没,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但总归是损失惨重,且在士气上对俄军是个重大打击。
其二:乌军第36海军步兵旅在马里乌波尔崩溃,大量人员向俄军投降,据俄方通报投降者达1026人,若加上之前的累计数字,该旅被俘人员还要超过此数。这对于乌军在马里乌波尔的防御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同时对依然坚持战斗的顿巴斯乌军也是士气上的重大打击。
俄乌两军其实都脱胎于苏联军队,很多武器装备以及部队建制在历史上渊源颇深,如今双方打得热火,起码是会令俄乌两国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唏嘘不已的。
下面进入正题,即通过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官方报道,并结合作战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俄军战损上的推算分析。
一:乌克兰的战报分析
首先,我们先提乌克兰的战报。
乌军的战报在开战后因为报数比较猛,而一度被调侃为是“大本营战报”,因此有些网友便开玩笑地说看乌军战报,感觉乌军都要打莫斯科了。
结果是莫斯科没打到,但俄海军的“莫斯科”号巡洋舰却真沉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语成谶。
乌军在4月14日公布的战报中称,“消灭”俄军的战果数已经达到了19900人。这逼近20000人的“战果”自然是不确实的,因为在乌军没有掌握战场的情况下,它是很难判定俄军战损程度的。
比如以乌克兰的宣传套路,但凡是手里掌握大量俄军尸体的话,早就拿出来宣传了,何至于藏着掖着?
而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就是因为手里真没有那么多确实的“战果”,而之所以没有,是因为无法控制战场,故而没办法打扫战场,确认战果。
如果大家注意的话会发现,乌军的战果宣传多是以俄军遗弃的装甲车辆为背景进行“摆拍”的,但却很少能发现有俄军的尸体。当然了,这种摆拍也有风险,最近不就发生了十几号人在俄军遗弃步战车前摆拍,被坦克炮一炮轰掉的事儿嘛!
那这种情况下,乌军将近20000人的“战果”宣称又有什么价值呢?
现在比较流行“合订本”,其实从乌克兰每天公布的战报“合订本”来看,就能发现问题来了。
在现代战争中,互报对方的损失已经成了在舆论战线上的重要工作,俄乌开战以来同样也是如此。
2月25日,乌克兰宣称造成俄军损失800人,这是乌方首次通报战果。2月28日,乌克兰宣称造成俄军损失5300人,到3月5日时,乌克兰宣称的战果达到了10000人。
从0人到10000人,乌克兰用了不到10天时间。当然了,这个宣传趋势并没有就此停止,我们专门提10000人这个时间点,主要在于破万的节点,以与后续战报进行比较。
从3月5日到3月8日,乌克兰继续了这种宣传策略,因此到3月8日时乌方的宣传数据达到了12000人。
这时候问题来了,以当时的俄乌战局来看,战事在短时间内已经结束不了了。而在此时的宣传中,乌军已经多次宣称此数为击毙数,这就非常麻烦了。
这个数字如果表示的是伤亡数,那么都还好说,如果宣传成击毙数问题就大了。因为在战争中阵亡负伤比一般是1比3,击毙数如此的话,则会有三倍于此的负伤数。
俄军在乌克兰作战的部队兵力是有限的,如果再这么报下去就会出现乌军宣称的俄军损失大于俄军现有战力的情况,到时候是没法找补的。
所以从3月9日开始,乌军的战报进入了一个重大转折,此后连续好几天都是12000+,直到3月14日还是12000+。
搞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3月12日时,也只能说乌军阵亡1300人,但是俄军阵亡12000人,损失几乎是乌军的10倍。
一直到了3月15日,乌军的战报才算是盘活了过来,搞出了个13500人的数字,总算是没有再拉胯下去了。要不然,表面文章都没法做了。
从此之后,直到现在为止乌军的战报便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每天正常增加200人,少则100人,多则300人,因此到4月14日为止,这个战果数才增加到了19900人。不出意外的话,在今天(4月15日),乌军宣称战果将会达到或超过20000人。当然,这个不影响我们的分析。
最有意思的比较来了:
从2月24日到3月5日,乌军宣称战果达到10000人,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日均战果是1000+;
从3月5日到4月14日,乌军宣称战果增加到了19900人,这将近一万人的增量用了40天时间,日均战果只有不到250人,其战果宣传数竟然剧降到了前期的不到四分之一!
难道说,以3月5日为节点,乌克兰战场上出现了重大转折,战争烈度全面降低了吗?
随着俄军的休整以及人道主义通道的间歇性开放,这个因素不能说没有,但总不能说此后40天俄军一直在休整,战场烈度一直低下去吧?
所以单单从乌克兰方面公布的战报数据,我们起码能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乌军前后战报在数据上的重大冲突,足以证明其大本营战报所言不虚;
第二:乌军在认识到战报水分问题后,之后有意识地进行了修正,避免闹出更大的笑话;
以上便是通过乌克兰的开源信息进行的分析,尽管其战报不靠谱,但还是能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当然,这些结论无法判定俄军的真实损失,出于“自情自报”的原则,我们还得从俄军自己的开源信息中进行梳理。
二:俄罗斯的战报分析
开战至今,俄军公布了两次战损数据。
其一是3月2日公布的一周战损,即阵亡498人、负伤1597人,伤亡合计2095人,日均伤亡数为300人左右。
其二是3月25日公布的一月战损,即阵亡1351人、负伤3825人,伤亡合计5176人,日均伤亡数为170余人。如果单独计算第一周之后的伤亡数,日均伤亡则为130余人。
请注意,俄军公布的伤亡数未必就是其真实的伤亡数,但我们做分析是以数据为基础的,不是靠猜测。
俄军公布的数据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其真实伤亡的最小值,我们的分析即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从俄军公布的一周和一月伤亡我们可以得出那些有效信息呢?
第一:俄军在开战第一周出现了较大损失,其损失数是后三周平均损失的两倍有余。
这个数据的价值在于,确认了俄军在开战初期的损失,同时也说明了当部队展开后,损失率反而急速下降。
当然,从俄军展开后的损失降低一半也可以反推乌军在后期战报数如果下降一半是符合趋势的,但实际上其下降到了原先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就足以说明乌军在前期的虚报过大。
第二:俄军在第一周作战的阵亡负伤比是1比3.2;其余三周的阵亡负伤比是1比2.6。
按道理讲,俄军在开战初期处于相对混乱状态,而调整之后战线相对稳定,这样的话其余三周的阵亡负伤比应该是差值更大的,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一般而言,战线稳定的话,伤员可以及时后送并救治,按说不应该出现1比2.6的阵亡负伤比,甚至这个比前期的1比3.2还夸张。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俄军的伤员其实是更多的,只不过调整了统计口径,只统计某种程度以上的伤员罢了。
甚至由此反推在第一周的阵亡负伤比1比3.2可能都是保守的,实际伤员或许更多(注:顿涅茨克武装的阵亡负伤比是1比4点多)。
另外在这个推断之外,不要忘记俄军也是有失踪和被俘人员的,这个在乌克兰手中本应该是有确实数的。但因为乌军存在普遍的杀俘、虐俘行为,导致很多俘虏死亡,所以它也没办法公布这个数字。
而俄军出于宣传角度,也不大可能直接公开自己的失踪和被俘数——但我们要知道在战损数据中应该有这一项。
所以俄军在开战第一个月5176人的伤亡,该是一种怎样的最小值,相信大家心里应该有底了。
而从3月25日至今,又过去了三周时间,俄军伤亡又会有多少呢?
没有确切数据我们不能瞎说,现在北线俄军全部收缩了,伤亡肯定会少些,就估计三周伤亡2000人左右吧。这些伤亡,再加上那些俄军没有公开的失踪、被俘者,俄军的真实伤亡至少也有大几千人了。
当然,这仅仅是俄军自己的损失,实际上在俄方作战的还有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武装,还有车臣的非军籍(私兵)武装,还有动员的“志愿者”部队,俄方联军实际的参战部队更多,战损也要更多。
以其中最大头的顿涅茨克武装来说,截止4月7日为止,其在本年度的阵亡数已达992人、负伤4315人,此外还有94人被俘、321人失踪。
相对于俄军公布的战损数,顿涅茨克武装的这个损失比例其实更合理些,总计各项损失合计为5722人。其中除掉开年以来到开战前的损失,估计在此次战争中的战损大约是5000人左右,当然这是截至4月7日的数据。
这个损失数与俄军后期自报的周均损失相当,不过俄军在北线收缩之后,损失应当是没有顿涅茨克武装大的。
由于卢甘斯克武装规模跟顿涅茨克相差很大,因此不能据此认为前者也有这个体量的伤亡,但卢甘斯克武装加上其他一些没有军籍的作战人员,有数千人的战损也不意外。
所以综合现有数据合理评估,俄方联军的战损可能在16000人上下,当然这个数据是包含了所有参战人员在内的。
这个数据乍一看不小,不过由于战场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其中阵亡者所占比例不高,大部分还是伤员。而在伤员中除了较严重者,大部分还是能重回战场的,因此俄方联军的不可恢复性损失没有这么大。甚至现在最早负伤的一批伤员,说不定都有能重返部队的了。
所以说阵亡数跟伤亡数真不一样,前者意味着不可恢复性损失,后者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可以恢复战斗的。
如乌军现在宣称的将近20000人战果如果只是伤亡的话,那不算太离谱,如果是击毙数的话就意味着俄方联军会有好几万人的伤亡,大家看看这个数据就知道多离谱了。
三:俄方联军战损的分析
接下来,我们也简单分析一下俄方联军战损的因素。主要分俄军和东乌武装两部分(当然主要谈俄军),至于其他参战人员因为不是主体,所以是结合在上述两部分之内的。
首先来说俄军,俄军战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战后第一周的基本情况,此阶段是俄军在乌作战最为混乱的时期。当然,在战争中最混乱的时期往往也是刚开打时,这个很正常。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俄军在初期存在战略上的误判,认为凭借少量兵力虚张声势的全面进攻便可吓住乌克兰,从而复制当年的克里米亚模式。
但是大部分的乌军并没有被诈唬住,而是选择了依城固守作战的方针。这就使得俄军在高速开进过程中,既没有清理干净乌军,同时在要点地带又不得不面临跟优势乌军作战的情况。
所以在这一阶段作战中,俄军遭到了比较大的损失,日均伤亡超过了300人。
其中一部分俄军是在试探性作战中受损的,比如贸然开进哈尔科夫城和基辅外围的特战、空降兵部队。这些部队的规模都不大,但遭到的损伤却不小,阵亡率会比较大。
其实出现这个情况并不意外,因为乌军用于防守城区的兵力很大,此时的重武器也很多,俄军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闯入到了乌方信息透明且兵力充实的区域,遭受损失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己方预案周全,对信息和战场态势掌握程度高的话,此类损失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就是俄军在高速开进中,出现了重装部队故障率高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弃车状况很普遍。一般来说,弃车之后会由勤务部队过来回收。
但实际上俄军受限于兵力不足、后勤力量也相对较弱,出现了普遍的脱节现象。而交通线沿途的乌军又没有清理干净,因此后续开进的勤务及炮兵部队遭到了大量袭击。
尤其是乌军此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无人机和炮兵部队,无人机引导炮兵打击车队往往会打出很大的战果来,俄军这一阶段遭受此类损失还是不小的。
同时在这一阶段,乌军的重装部队力量尚强,而俄军在第一线开进的往往还都是空降兵或者其他轻兵,实际交战中出现较大战损,倒也不是很意外,毕竟俄军装备对乌军没有代差优势,后者在初期阶段的兵力、士气、武器、弹药都还没有问题。
所以俄军第一周的损失情况基本就是这样,这个损失不小,也应该是出乎俄军统帅层意料的。
不过第一周俄军的作战在战略上虽然没有得手,但具体到实际作战而言(毕竟指望乌军崩溃的设想不太实际),倒也收获不小。
尤其在南线的俄军取得重大进展,其他战线的俄军也以不多的兵力挺进到了乌军的核心要点。乌军实际上兵力虽然不多,但就此也失去了调动能力,不得不各自固守,独立作战,这就给了俄军调整的机会。
自3月初之后俄军进行了战场调整,一方面继续增调兵力,进行休整补充;另一方面则在夯实战线,稳固后勤线,进入到了更为实际的作战阶段。
这一时期俄军与乌军的交战更为频繁,但战损数量却大大下降。
在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战线的俄军明显是在跟乌军打牵制战和火力战,主要是消耗乌军的技术装备与机动部队,为顿巴斯作战创造条件。
应当说,俄军的策略是比较现实的,而且也确实获得了成功,上述区域内的乌军重武器、老兵骨干及弹药储备都被消耗很大。
不过俄军没有代差优势,兵力也不足,因此在常规交战中的战损是难免的。
在这一阶段,乌军的炮兵仍然在给俄军造成损失,同时俄军后勤线(尤其是基辅方向)的延长给了乌军轻兵分队打击的机会,乌军在这一阶段的不少战果就是小分队出击获得的。
尤其是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军,小规模出击战果不小。当然了,指望这种小规模出击就歼灭近卫坦克第4师或者打残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那也只存在于国内网络上部分人的幻想中。他们但凡去查查这些部队的编制数,就知道这种言论有多不靠谱了。
另外在马里乌波尔方向,一部分俄军也在参与攻城战,这里也会产生相当的伤亡。
第三阶段的作战是俄军在北线收缩之后,由于北线战事的停息,俄军主要是在赫尔松维持战线,马里乌波尔继续攻城,同时在顿巴斯地区协助东乌武装作战。尤其从伊久姆方向南下的基本是纯俄军,其在顿巴斯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任务。
此阶段俄军伤亡主要就是常规作战的损失,已经很少会出现由于冒进等因素造成的战损了。在壁垒区域的作战,一般都是火力准备后地面突击,这种作战不出问题的话,伤亡一般会少些。但陷入城区作战的话,就麻烦些,伤亡也会大点。
接下来俄军会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此方向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范本。
而东乌武装由于作战区域就在顿巴斯,所以自开战以来一直打的就是这种仗,倒是不用特别分析。
其在野外壁垒区的作战模式就是炮击之后步兵上去清扫,相对来说这种仗还好打些,不过乌军在这里的都是主力部队,无论装备还是作战经验都不差,因此这种相对好打的仗也快不了,伤亡也少不了。
而在城区作战就比较头疼了,像马里乌波尔那样的仗,攻方既不能彻底放开手脚打,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一栋栋楼逐个清理,真正进入了巷战模式。在巷战模式下,优势一方的优势会被大大抵消,拉近到近战中来,所以近战交锋下的伤亡也会比较大。
鉴于在顿巴斯核心区尚有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这样的城市,如果乌军不崩溃的话,后续的攻城战还得接着打。
除了常规的作战之外,俄联军一方还有机场被轰炸、海港区被打击以及此次莫斯科号这样的损失,也需要注意下。但此类的损失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就单独标出来大家注意下就行了。
由以上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和合理推断,很显然俄方联军的损失虽然没有乌克兰战报中宣称的那么夸张,但真实损失也早已上万,可以说不在少数。
不过由这个损失去推导俄军要败了,没有战场主动权了,倒也是言过其实。
因为在俄方付出这个损失的同时,乌军的海空军以及大量基础设施、军工企业已经接近于全毁了。乌军作战部队的老兵骨干、技术装备、弹药也已经被大量消耗。尤其是在顿巴斯地区的乌军主力,现在情况非常不好。
而现在战争的主战场依然还是在乌克兰境内,以乌军的现有实力根本不具备将俄军反推回去的可能。如果将来东乌和南部州都易手了,对乌克兰是没有什么胜利可言的。
乌克兰的重工业、资源的精华都在东乌和南部沿海,这些区域如果不在,那么乌克兰只能成为一个农业国,而且是处于海路被封锁,很可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农业国。
当然具体是否会如此,顿巴斯地区的决战至关重要。俄军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虽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但真正能决定战争胜局的不在这艘舰,还是在战争之始的顿巴斯。由于直接关乎到乌克兰的国运,这里之后的战事也更为值得关注。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