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还怕热吗?,据4月16日消息,鸭寮街小编了解到,新冠疫情出现之初,很多研究指出,新冠状病毒喜冷怕热,大概率会随着夏天的高温高湿环境而减缓。
新冠疫情出现之初,很多研究指出,新冠状病毒喜冷怕热,大概率会随着夏天的高温高湿环境而减缓。但自从德尔塔毒株,尤其是奥密克戎毒株肆虐以来,在高温高湿地区,新冠确诊病例却没有下降的趋势,并且在印度、我国海南等高温地区,都有新冠病毒的传播。
之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存活时间与温度和湿度相关,病毒不喜欢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在低温低湿环境最稳定。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气溶胶研究中心的Jonathan Reid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今年发现,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与许多办公室中相对干燥的空气相似)时,病毒在5秒内丧失了大约一半的传染性,此后下降速度更慢、更稳定,在接下来的5分钟内又丧失了19%;但空气的温度对病毒感染性没有影响。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向健康时报分析表示,气温升高而新冠确诊病例并没有减少,和病毒变异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其实在2020年、2021年,夏天都有疫情的发生,尤其在印度,在气温升高时反而出现了疫情的高峰。除此之外,德尔塔疫情的传播也是发生在夏天。
印度每百万人中每日新增确诊的 COVID-19 病例(2020-1-30至2022年4月11日)
“但是相对来说,冬天疫情发生确实会更多,因为病毒所谓的喜冷怕热,指的是它在低温的环境中存活时间会更长,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也更长,这样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但是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还是呼吸道传播,所以季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李侗曾医生表示。
4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污染量的大小和环境当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紫外线的情况。
李侗曾提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更强,更具有隐匿性,所以这个夏天如果做不好防护,仍然很容易发生疫情的反弹,并不是说到夏天就会更容易防控啊,防控的考验依然很大。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