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舆论场,性别议题向来是舆论焦点,某一社会事件一旦贴上性别标签很容易引爆舆论。因而一些势力总是“热衷于”在一些事件中带节奏,煽动性别对立、激化矛盾,更甚者阻碍司法公正。他们的意图就是攻击抹黑中国、撕裂中国社会,不明真相的群众往往会成为那把“借刀杀人”的刀。诚然,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获知事实真相并非易事,但是,凡事多一分警惕、多一点思考总没错。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两者与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提高警惕,绝不能任由境外势力肆意搅动中国舆论场,搅乱社会。
近期以来,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酝酿、发酵过程中,都会看到有人刻意往两性矛盾方面带节奏。一些原本与性别无关的恶性刑事案件被打上性别标签,一些所有国家、社会都会出现的不良现象被说成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实际上,我相信任何对社会有清晰认识的人都应该能意识到,中国两性矛盾没有那些人说的那么严重。中国女性权益是一直在缓慢但坚定地进步的。
三十年前,女孩子如何遭遇性侵犯,连正规媒体都会使用“失身”之类的字眼。二十年前,有婚前性行为的女孩子还会被很多人视为“不检点”。现在至少社会主流观念已经改变了。
进入21世纪以来,女性参与劳动的比例在下降,但女性购买力却在上升。我不会说女性不工作是好事,但这种现象至少不能说是男性在“压迫”女性吧?
因此在中国,两性矛盾虽不能说是伪命题,但绝不会严重到某些人所说的“姐们妹,打拳有用”、“带刀有用”的地步。
那些恶意带节奏的自媒体,有一部分目的仅仅是“割韭菜”,制造社会焦虑之后,带货、卖课,赚黑心钱。
但肯定也有一部分是与境外势力勾结的。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弦子诉朱军案,外媒对此案的关注程度,和每次开庭时法庭外出现的外文横幅、标语,都说明这个案子绝不简单,也说明确实存在挑拨中国两性矛盾的境外势力。
我一直觉得,对某些跳得特别高的人,应该查一查其背后的经济情况。也许会有惊喜。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