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衷感谢朋友们的关心,5月22日甘肃黄河石林百公里马拉松遭遇恶劣天气,起雾、下雨、冰雹、下雪,自救都困难,感谢跑友救了我一条命,感受到了当地村民和组委会热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大家,我安全了,谢谢大家关心!”
2021年5月23日上午7时,“小晏香香”(微信名)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这条信息,告诉朋友自己平安。
她是参加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参赛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辗转联系上“小晏香香”。
回顾这段经历,她用“死里逃生”来形容。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此前已经参加过3次100公里山地越野赛,来甘肃白银景泰参加比赛前还在朋友圈写下“征战黄马,问鼎石林,安全完赛”的目标。
作为较有经验的越野者,为了这次比赛,她准备了充足的物资,包括冲锋衣、葡萄糖,还有钾片等药品。她唯一担心的是,“防晒做不好,可能会中暑”。
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在“小晏香香”的计划之外。她回忆,参赛前,天气预报是“气温18摄氏度左右,小雨",她判断这是特别适合跑步的天气。
天气是突然改变的。
另一位跑友“流落南方”回忆,“22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但下摆渡车的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开枪前跑了两公里热身,却出现身上没有热起来的情况。
9点整比赛开始时,风力有增无减,面对长下坡,不知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到CP2之前,大概十点半前后,开始下起了雨,过了CP2之后,出现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上,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疼。
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睁不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这也阻挡了“小晏香香”前进的步伐。虽然穿了长袖、长裤、冲锋衣,但较高海拔地区偏低的温度,以及大风、冰雹的到来还是让她无法站立。
同行跑友“可乐”拉住了她,两人共同抵挡大风。陆续,又有其他3位跑友和他们汇合到了一起。但糟糕的是,这时手机信号中断了。这个小队伍中,男士在前方探路,直到他们发现了一个窑洞。
此时,景泰县常生村村民朱克铭正在窑洞避雨。今年49岁的他是一名牧羊人,5月22日上午9时,天上刮着大风,但羊要吃草,朱克铭还是像往常一样去山顶放羊。他知道今天景区要办比赛,他喜欢热闹,也想去现场看看。
10点多,天开始下雨,气温越来越低。在当地一个被称作朱家窑的地方,朱克铭停下来,去了以前生产队用过的窑洞。他总在那一片区域放羊,之前还在窑洞里放了衣服、被褥和干粮。
朱克铭先是听到了求助声,循声走出窑洞,他看到一群越野赛选手中有一位已经在抽搐。他把大伙带到窑洞,又生起了几堆火。
朱克铭随后跑到了有信号的地方,拨打了景区的救援热线。等候期间,他多次到窑洞外去观望,“看看救援队走到哪了。”
“前边有一团东西看不清楚。”眺望时,他发现有新情况。这时,有恢复体力的选手和他一起外出辨认。“那团东西”是一名已经失温倒地的选手。大家忙着把他抬进了窑洞。
“脱了衣服、盖上被子、和火保持一定距离慢慢烘烤""小晏香香”记得这些救援步骤,但她很自责,自己当时太虚弱了,即便身为医务工作者也没能帮上什么忙。好在抢救及时,最终,这名选手化险为夷。
窑洞中的六名选手经过休息,体力渐渐恢复。
与此同时,救援人员也抵达了窑洞所在地,将六名选手带往安全地点。
“连摩托车都上不来,救援人员都是连走带爬。”“小宴香香”告诉记者,返程路上,他们才得知其他被困的选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救援正在紧张进行。
回到出发地的大巴车上,需要先步行,再坐越野车。“一路上,看到很多村民带着被子来帮我们,真的很让人感动。”另一位网名叫“雪”的选手告诉中青报记者。
5月22日深夜11时左右,几名获救者返回酒店。他们要了朱克铭的联系方式,想之后感谢他。
朱克铭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任何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这样做的。”
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发稿前已发现21人遇难。
“都以为高原上的冻雨大风会很快过去,但没想到几个小时过去都没停。”
23日下午,此次比赛的四川籍参赛者郭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们在赛道CP2-CP3的路上遭遇的极端天气更为严重,有队员原地抱团取暖,试图抵御寒冷,也有人认为翻过山能避开这样的天气……
“CP3是个垭口,没有补给点。”郭先生说,根据多年的高原经验,考虑到能量补给问题,他在前往CP4的途中,决定折返下山,“路上遇到很多队员,很遗憾我只带出了一人,途中发现倒在地上的其余八人,我们虽然试图抢救,但他们已经没了心跳,身体也全部冻僵,我们只能在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求援,并告诉救援者位置。”
此外,根据30多年的高原和骑行越野经验,他也深入分析了造成此次事故的三点因素。
- 有人抱团取暖,有人冒险攀爬
“我们是22日上午9点统一出发的。”23日下午,此次越野赛参赛者郭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出发时是阴天,也看了天气预报,“这里是高原,也想到会有天气变化,但没想到会遭遇这么恶劣的天气,这是我参加此类比赛中遇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恶劣天气。”
郭先生说,从CP1到CP2路上,开始下小雨,但这里是平路,大家跑起来,影响并不大,而且在CP2点位上有补给站,“有人冲得很快,有人匀速组团行进,都还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但在当天下午1点左右,在CP2到CP4的路上,极端天气到来,冻雨、冰雹、大风,“当时都认为高原上的天气,来得快,去得也会快。”
但很多人低估了这次的恶劣天气,“这样的天气持续半个小时,还没有消退的迹象,反而更加严重。加上这里是上山路,大家很难跑起,冻雨大风一来,体温被急剧消耗掉。这时候有人停下脚步,四、五成堆抱团取暖,有人试图翻越大山躲掉恶劣天气,也有人立马开始撤退。”
救援细节:
- 途中救下一人,路遇的另外8人全部遇难
“当时的天气已经不适合行进,也不能就地抱团等待。”郭先生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跟高原天气打交道,“经验告诉我只能放弃比赛,先找到能避风雨的地方躲避危险。”
“CP3是个垭口,也没设立补给点,加上这里手机没信号,很难跟救援点沟通。就算救援人员发现了赶来,这样的天气下,直升机无法过来,救援人员抵达也要5小时左右。”郭先生说,他发现途中有处峡谷,很适合避险,“距离也不远,我就打算先去峡谷避险。”
“在风雨中,我听到有人冲我喊‘救救我’。”郭先生望过去看到一处抱团取暖的队伍里,一位女子在朝他招手,“是崇州来的一位女队员,人已经冻得嘴皮发紫,身体打颤了。我让她们一起找峡谷避风雨,但只有她跟我过来,其他人坚持原地抱团取暖,打算这样等恶劣天气过去。”
“当时风太大了,真的是寸步难行,我们好不容易走到200米外的一个峡谷,这里背风雨,我们又拿出保温毯裹在身上,就这样等了4个小时。”
4个小时后,郭先生发现风雨小了一些,“也不敢再等了,已经6点了,晚上到来更危险,我让她赶紧吃能量胶囊,我们马上往山下撤离。”郭先生说,他们刚裹着保温毯走出来,大风就把保温毯撕碎了,“但是下山要比上山容易,一边走一边相互打气。”
“没走多远,我们就看到一个小伙子倒在路边。”他说,两人赶紧上去,试图叫醒他,但是已经没了呼吸,“又进行了急救措施,但都没用,人已经冻僵了。”
在接下来返程的路上,他们一共遇到倒在路边的8人,“都挨个查看了,心跳、呼吸都没了,已经冻僵了。”郭先生说,在下到一定高度后,手机有了信号,“我马上拨打了110,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以及8位遇难者的位置,很遗憾没能救到他们。”
幸存者分析:
- 主办方应在CP2终止比赛,很多跑友缺乏经验
“带着崇州那位女队员下山时,天已经黑下来了。”郭先生说,途中他们遇到了赶去的救援人员,也收到很多关心的信息和电话,都没及时回复,“如果不是30多年的高原上工作生活和比赛经验,这次可能也很难了。”
23日下午,准备返回成都的郭先生根据他的经历和专业经验分析了此次比赛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很多来参加这项专业越野赛事的队员,都缺乏高原经验和自救知识,对这方面的重视存在一些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极端天气发生后,主办方就应该在CP2的点位,及时终止这次比赛,这样就会减少很大一部分参赛者继续前进,加上CP3点位缺少补给点,这些都是应该反思的漏洞和问题。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生活热点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