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粉别称松花、松黄等,泛指马尾松、油松、红松、华山松和樟子松等松属植物雄蕊所产生的干燥花粉,鲜黄色或淡黄色细粉,味甘平无毒,具有收敛止血、燥湿敛疮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可坚持长期服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松花粉的吃法有哪些吧!
松花粉的吃法有哪些?
1、松花粉可以制作成多种,有助于美容。松花粉能制成许多美容食品,如松花粉糕、松花粉蜜、松花粉片、松花粉糖酥、松花粉晶、松花粉巧克力、松花粉饼干、松花粉可乐、松花粉口服液等。破壁松花粉可以直接食用,一般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3克到10克,直接用温开水送服,也可以用温开水,牛奶或蜜水调服。同时需要注意,直接食用的花粉不一定要破壁,因为破壁与否影响人体对花粉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研究表明,花粉粒外表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会影响人体的吸收。
2、松花粉鸡蛋糖汤:使用松花粉1匙,鸡蛋1只,白糖适量放到锅内,锅内加水适量,开后,鸡蛋去壳下人锅内,蛋熟后加入白糖和松花粉、搅匀即可饮,松花粉是马尾松或其它松的雄球花序的黄色花粉。每年春夏间松树上长出的黄色花粉,选择晴天近中午时,备纸袋将黄色花序摇动,使花粉落人纸袋内、晒干,用瓶子装好备用,每晚睡前,1次顿服,可以功效滋阴润燥,养心安神。用于性欲减退之阳痿症。
3、松花粉酒:松花粉100克,白酒1000毫升,用绢布袋装入,扎紧袋口,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0天,经常摇动,启封去药袋,每次饭后饮服10-15毫升,可以养血祛风,益气平肝。适用于风眩头晕、高血压等症,同时,松花粉可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胃肠功能紊乱症有明显调节作用。松花粉还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便秘等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松花粉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归经】肝、脾经。
【功效】收敛止血,燥湿敛疮。
【主治】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
1、抗疲劳:松花粉对易于疲劳的中老年人或从事超强体力工作者应该是十分有益的。
2、延缓衰老:松花粉中含有大量抗氧化成份,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等,它们均可抑制体内脂质和蛋白质过氧化反应速度,从而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3、美容:松花粉不但具有独特的调节生理功能,而且还有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延缓皮肤细胞衰老,增加皮肤弹性,使皮肤洁白红润健美的特殊效果,被誉为“吃的化妆品”。
4、健胃护肝:松花粉含有近百种酶类,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胃肠功能紊乱症有明显调节作用。松花粉能促进肝细胞活性,使胆汁分泌正常,防止肝病的发生,并能促进肝脏解毒功能。
5、保护心血管:松花粉以其纯天然的营养库,强化了新陈代谢,调节了内分泌腺,动员了替代性排泄,也改善了心脏、血液、血管的状况,对心血管起到了保健作用。如松花粉中的镁既可激活酶系统,又可作为各种营养物质的运载体,黄酮类物质可明显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各种维生素可增加血管壁弹性,改善心脏和大脑的微循环。
6、防治便秘:松花粉内含丰富而完全的多种营养素,对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比如对于消化不良和上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便秘,因松花粉对胃肠功能紊乱有良好的疗效,因而,服食松花粉后,这类便秘会有立即的改善。对于神经紧张造成不随意肌痉挛引起的便秘,松花粉中的镁及维生素B6,对不随意肌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因而便秘自然可以消除。
中药松花粉常见用法
1、治风旋头旋肿痹,皮肤顽急:松树始抽花心(状如鼠尾者佳,蒸,细切)二升,用绢囊裹,入酒五升,浸五日,空腹饮三合,再服大妙。
2、治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多烦燥渴,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
3、治老人小儿脾泄水泻:松花一升,百合、莲肉、山药、薏米、芡实、白蒺藜各末一升,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砂糖一斤。拌匀蒸熟,炙干食之。
4、治小儿久泻身热:炒黑松花一钱,炒红曲二钱。共研,白糖调下。
5、治疫毒下痢:松花二钱,薄荷叶煎汤,入蜜一匙调服。
6、治胃脘痛:松花粉3克,冲酒服。
7、治酒毒发作,头痛目眩,或咽喉闭闷,或下利清水,日数十行,形神委顿:松花一两(焙),陈皮五钱,川黄连三钱,甘草二钱。俱微炒,磨为末,与松花和匀,每早晚各服二钱,白汤调服,二日即愈。
8、治湿疹:松花粉、黄柏、苦参各60克,青黛15克,松香30克.先将前四味研为细末,再将松香熔化,同麻油调药末,涂搽患处,每日1次。
9、治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多烦燥渴,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
10、治老人小儿脾泄水泻:松花一升,百合、莲肉、山药、薏米、芡实、白蒺藜各末一升,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砂糖一斤。拌匀蒸熟,炙干食之。
注意:松花粉不要同时和大量的食物吃到一块,否则营养物质就会丢失一部分。如果配合蜂蜜水食用的话,要注意温开水温度不要超过40℃,否则会破坏一部分蜂蜜的营养。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三农百科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