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呈卵圆形的短小杆菌。组织病料涂片,经姬姆萨或瑞特氏法染色,菌体两极着色较深。
流行特点
30%~75%的豚鼠上呼吸道粘膜和扁桃体带有巴氏杆菌,但无症状。当各种因素(气温突变、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等)使豚鼠体抵抗力降低时,体内的巴氏杆菌大量繁殖,其毒力增强,从而引起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较为多见,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症状和病变因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与病程不同而异,常分为以下几型。
1、败血型:多呈急性经过,常在1~3天死亡。精神沉郁,不食,体温40℃以上,呼吸急促,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有时发生下痢。死前体温下降,全身颤抖,四肢抽搐。有的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可见:鼻粘膜充血并附有粘稠分泌物;喉与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其管腔中有红色泡沫;肺严重充血、出血、水肿;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肝肿大,淤血,变性,并常有许多坏死小点;肠粘膜充血、出血;胸、腹腔有较多淡黄色液体。亚急性常由鼻炎型与肺炎型转化而来,病程约1~2周,终因衰竭而死亡。主要症状为流粘脓性鼻液,常打喷嚏,呼吸困难。体温稍高,食欲减退。有时见腹泻,关节肿胀,眼结膜发炎。剖检可见:肺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甚至有脓肿形成;胸腔积液;鼻腔与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并附有粘稠的分泌物;淋巴结色红、肿大。
2、鼻炎型:比较多见,病程可达数月或更长。主要症状为流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液。病豚鼠常打喷嚏和咳嗽,用前爪抓擦鼻部,使鼻孔周围的被毛潮湿、粘结甚至脱落,上唇和鼻孔周围皮肤发炎、红肿。粘脓性鼻液在鼻孔周围结痂和堵塞鼻孔,使呼吸困难并发出鼾声。如病菌侵入眼、耳、皮下等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和乳腺炎等。剖检可见:鼻粘膜潮红、肿胀或增厚,有时发生糜烂,粘膜表面附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鼻窦和副鼻窦粘膜也充血、红肿,窦内有分泌物积聚。
3、肺炎型:常呈急性经过。虽有肺炎病变发生,但临诊上难以发现肺炎症状,有的很快死亡,有的仅食欲不振、体温较高、精神沉郁。肺病变的性质为纤维素性化脓性胸膜肺炎。眼观,病变多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下部,包括实变、膨胀不全、脓肿和灰白色小结节病灶。肺胸膜与心包膜常有纤维素附着。如图
4、中耳炎型:中耳炎型也称斜颈病,单纯的中耳炎常无明显症状,但如病变蔓延至内耳及脑部,则病豚鼠出现斜颈症状,严重时豚鼠向头颈倾斜的一侧滚转,直到抵住围栏为止。如脑膜和脑实质受害,则可出现运动失调和其他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化脓性鼓室内膜炎和鼓膜炎。一侧或两侧鼓室内有白色奶油状渗出物;鼓膜破裂时这种渗出物流出外耳道。如炎症由中耳、内耳蔓延至脑部,则可见化脓性脑膜脑炎变化。
5、其他病型:豚鼠巴氏杆菌病也可表现为化脓性结膜炎、子宫内膜炎(母豚鼠)、附睾与睾丸炎(公豚鼠)以及各处皮下与脏器的化脓性炎症。眼结膜和子宫粘膜呈化脓性卡他变化,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子宫腔积脓。其他组织器官主要是脓肿形成。
鉴别诊断
本病因表现多种病型,故应和下列疾病鉴别。
1、与豚鼠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区别:豚鼠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虽有卡他性鼻炎或肺脓肿,但无中耳炎,病原为多形态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2、与葡萄球菌病区别:葡萄球菌病主要病变为脓肿和脚皮炎,脓肿多发生于皮下和肌肉,肺和其他内脏少见,无化脓性鼻炎、中耳炎等病变。
治疗方法
1、豚鼠群应自繁自养,禁止随便引进种豚鼠;必须引进时,应先检疫并观察1个月,健康者方可进场。
2、加强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工作,严禁畜、禽和野生动物进场。
3、有本病的豚鼠场可用豚鼠巴氏杆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苗作预防注射。
4、—旦发现本病,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淘汰和消毒措施。
5、治疗可用以下药物:链霉素每公斤豚鼠体重5万~10万单位、青霉素2万~5万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用3天;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豚鼠4万单位,1次肌肉注射,—日2次,连用3天;磺胺二甲基嘧啶(sm、)内服量每千克体重0.1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量每千克体重0.07克,每日2次,连用4天。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应依靠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可通过剖腹产建立无巴氏杆菌的豚鼠群。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三农养殖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