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寮街

大鲵人工繁殖育种技术

  大鲵俗称蝾螈,是我国的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 大鲵分布于我国各地,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深山密林和溪流中。普通个体体重2-5kg,体长约50-150cm,最大个体可达10-20kg。由于大鲵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类滥杀滥伤,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鲵的资源日益减少。它是一种经常濒临灭绝的动物,被国家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此,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育种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鲵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大鲵 属于两栖类、高尾类、隐鳃类,体表裸露,皮肤光滑有弹性,布满不规则的点状或斑块状蓝灰色色素,体色常因环境变化而变化种类。腹部灰白色,头宽而扁,口大致呈半圆形,犁骨和颚有齿,犁齿较发达,是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上部两侧,眼间隔宽而平,无眼睑,鼻孔两侧各一个,小而圆,位于眼前上方。椎体双凹,腹部肥大,约占体长的1/2,背部有一条不显眼的退化背鳍延伸至尾部。 大鲵它有一对前腿和后腿,前腿有4个手指,后腿有5个手指。四肢的形状与青蛙相似。 大鲵 的运动主要由四肢完成。两后肢腹部之间有一生殖孔,外端与排泄孔相吻合。雌性蝾螈没有受精器官。

  2、生活方式

  大鲵它是一种恒温动物。它通常生活在深山密林的溪流中。它喜欢在水的中下层活动。水温低于14℃,高于33℃时,摄食量减少,作用迟缓,生长缓慢。当水温低于 10°C 时,它开始冬眠并完全停止进食。要求更严格。当水中溶解氧在5mg/L以上时,水质清洁无污染,最适合大鲵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孵化繁殖和幼虫阶段,水中溶解氧必须保持在5.5mg/L以上,苗池水体保持正常流动状态,适宜pH值在6.0~ 9.0,最适pH值为6.8~8.2。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大鲵经常过着海底生活,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爬出山洞觅食。常以溪流中的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能捕食相当于自身长度1/2的鱼体。吃的鱼一般有麦穗鱼、虾虎鱼、鲻鱼、束鱼。 、斗鱼、泥鳅、蛇头等,以及蜗牛、贻贝等软体动物,也捕食水生昆虫、水鼠、水蛇、青蛙等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了以各种野生鱼类为食外,还可以以一些动物尸体、动物血液或内脏为食。通过驯化,它还可以摄取人工配合饲料。

  3、生长特征和繁殖习性

  自然环境下,由于水质好,饵料资源丰富,大鲵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10-15kg。在人工养殖条件下,2~5岁生长速度最快,特别是2岁,体重年增6.5~9.8,年增体长增加是@2.2 左右。池塘大鲵的体重明显快于野生种群,这主要与人工饲养的综合营养和适宜的水温有关,即使在严冬也不会冬眠。自然条件下,雌性蝾螈4岁达到性成熟。人工养殖条件下,雌性蝾螈4-5岁达到性成熟。当大鲵性成熟时,挤压雄性蝾螈的腹部可排出乳白色精液,滴入水中即可分散。雌性蝾螈可产念珠状长链带状卵,在繁殖时可体外受精。 5-9 月是 大鲵 的繁殖季节。在繁殖季节,大鲵 经常发出婴儿般的哭声。孵化和繁殖的最佳水温为22-25°C。我国开展大鲵人工繁殖研究工作近30年。迄今为止,大鲵的人工繁育并没有太大进展,成功率极低,种子来源仍以自然资源为主。因此,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是未来的重要课题和主要方向。

  4、种子鉴定在两栖类中,尾状目隐鳃科大鲵与小蝾螈、蝾螈和洞穴蝾螈非常相似。近年来,由于受到大鲵苗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一些苗木供应商相互混杂,经常将一斑肥蝾螈或小蝾螈的成虫作为大鲵苗木出售,造成给农民造成损失。为了区分大鲵与蝾螈和蝾螈,将它们的形态特征比较如下,以供鉴别参考。

  大鲵人工养殖

  1、养殖池建设

  大鲵根据地形特点,养殖池常设计成矩形和椭圆形,其面积一般为200-300m2。高于排水管,一般距池底80cm左右。 “鸭嘴”可安装在进水管内,用白铁或梯形加工而成。宽边是出水口。 “鸭嘴”出风口厚约1厘米,宽约20厘米。根据养殖池面积大小,可确定要安装的“鸭嘴”数量,既可以减少异物杂物,又可以增加进水水面宽度,促进循环池塘中的水体。排水管的安装应靠近池底,以利于清除沉积的污物。水池的高度<@2.5~3m,水池的墙壁用水泥抹平,尽量保持光滑。用砖块、水泥板等材料在养殖池内搭建若干个人工洞穴。洞窟长宽高分别为2-4m、1m、0.5m。也可以将洞穴相互连接,但尽量做到这一点。保持洞壁光滑,以免刮伤蝾螈皮。洞内及池底土质较好,可辅以20cm厚的沙子和卵石,卵石与河沙的比例为5:1,洞上方应设置诱饵平台。饵料台需平整,其面积约占养殖池的1/20~1/30,两侧坡度比为1:5。在诱饵台上方用蓝色纤维砖搭建一个阴影,以防止 大鲵 在进食时受到惊吓。新养殖池建成后,应将池水灌至2m左右的深度,3~4天后将水排干,然后重新注入新水。重复3~4次后,水泥的碱度会完全消失,当池壁和洞壁出现一层附着物时,就可以放养鲵种了。为保证蝾螈品种的鲜活饵料供应,可在附近建一个饵料池,饲养一定数量的鱼、软体动物、蛙类,如罗非鱼、麦耳鱼、蜗牛、贻贝、蝌蚪等,作为大鲵的诱饵。

  2、蝾螈种放养

  为了防止蝾螈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带入蝾螈养殖池,对放养的大鲵幼苗用1%浓度的龙胆紫糖浆进行消毒。该方法基于糖浆的比例。按照1:100的比例配制后,将蝾螈种子放入药液中浸泡15~20分钟,然后放入养殖池进行人工饲养。放养密度为每10m2水体放8-10cm的蝾螈5-6只,11-20cm的蝾螈3-4只。在这个阶段,大部分蝾螈物种是从自然界捕获和收集的,大小差异很大。因此,放养时要做好苗种的筛选,每个养殖池尽量放养相同规格的蝾螈品种,避免欺小、互相残杀,提高蝾螈成活率。

  3、诱饵

  大鲵 以动物诱饵为食。饵料除富含蛋白质外,还应富含锌、铁、钙、磷及各种微量元素。为较粗放,配合得当,除投喂一定量的野生鱼、虾、蝌蚪、蜗牛等新鲜饵料外,还应适当投喂动物内脏、血块、下脚料等。投喂方式为根据大鲵个体大小和饲养情况,先将动物的内脏清洗干净,用绞肉机将动物的内脏研磨到需要的细度后放在饵料台上。每次投喂前,应清洁饵台,保证饵台的清洁。动物内脏、血块、剩饭剩菜等不宜直接抛入水体,不仅会降低饵料的利用率,还会造成水体污染。投喂鲜活饵料时,可将鱼虾、蜗牛或蝌蚪直接放入养殖池,让大鲵自由捕食,可大大提高饵料利用率,增加采食量。 大鲵有夜间生活习惯,喂食时间应在晚上确定。在大鲵摄食过程中,应避免电击,因为大鲵受到电击刺激后可能会出现“吐痰”行为。

  4、水质和水温调节

  蝾螈池的水质应始终保持清洁无污染。夏秋两季,随着大鲵个体的不断增加和摄食量的增加,也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很容易引起水质的变化。坏的。因此,除经常清除池内残饵、排泄物外,还要定期更换池水,一般每3~4天更换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如果水源丰富,可以保证大鲵养殖池内有源源不断的流水,更有利于大鲵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大鲵的繁殖季节。 @大鲵,不断流动的水可以刺激大鲵神经系统,促进性腺发育,提高生殖率。此外,蝾螈池中还可以放养一定数量的蜗牛。由于蜗牛可以以池塘底部的腐殖质为食,它们不仅可以清除池塘中的污垢,还可以为大鲵提供合适的诱饵。池水透明度一般在35cm左右,水中溶解氧5mg/L以上。为控制水体pH值在6.78之间,应根据具体情况洒生石灰进行调节。水温对大鲵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最合适的水温是 22 到 25°C。夏季炎热时,应尽量将山涧水或清泉水引入蝾螈池。池水约2m。为防止阳光直射,可在池内放养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浮萍、水莲等,并在养殖池周围种植藤蔓,可有效控制水温的突变在池塘里。在初冬,当水温低于 10°C 时,大鲵 将进入休眠状态。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为了促进大鲵的快速生长发育,一般采用地热水、工业温水或建筑温室等方式供暖。采用一系列方法调节大鲵池塘的水温,使水温常保持在20-28℃,使大鲵在冬季仍能正常摄食和生长,这也是提高蝾螈产量的关键之一。

  5、疾病控制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鲵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水质容易受到污染。另外,饲料的营养不全面,饲养密度相对增加,会引起病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每当缺乏诱饵时,经常导致大鲵的战斗咬伤非常脆弱。据相关资料显示,人工繁殖大鲵的发生率是野生种群的数十倍。 大鲵最常见的两种病害是皮腐病和尾腐病,介绍如下。

  ①下端病:大鲵患此病时,尾柄基部至尾端常出现红点或红点,周围皮肤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严重时病变组织严重。肌肉坏死,尾骨外露,常有暗红色或淡黄色液体从伤口部位渗出。生病的蝾螈活动减弱或在地上不动,不想吃东西,尾巴变得僵硬,很快就会死亡。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发病高峰期为6-8月,主要影响1-3岁大鲵。防治方法:全池喷洒0.2~0.3ppm二氧化氯,包括诱饵台和人工洞穴,每天一次,3~4天为一个疗程。 大鲵 病情较重者,先用15-25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创面,用棉球将创面附着物清理干净,再用消之龙软膏或硫磺软膏减轻炎症药物每日一次涂于患处,5-7天为一个疗程,联合每公斤体重氯霉素2-3g + 还原粉2g + Vc2g + VE2g + VB2g,上述药物混合均匀投饵喂食,连续使用3-4次。天空。

  ②皮腐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是:病斑蝾螈表面常出现不规则的红色肿块。黄色的脓细胞逐渐扩散到周围的皮肤组织。穿刺脓细胞时,形成疥疮样病变,病变组织充血发炎,呈腐烂样外观。这时候感染速度很快,生病的蝾螈躺在水池里不吃东西。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治疗,死亡率会很高。防治方法:定期使用0.3~0.4ppm强二氧化氯或0.2~0.3ppm二氧化氯对整个水池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发病期间,每天1次,连续4~6天,用0.3~0.5ppm孔雀绿溶液或医用双氧水冲洗患处,然后涂消知龙软膏或妇炎康软膏于患处。患处,每日一次,4~7天为一个疗程。然后每公斤体重注射0.3~0.4mL龟甲保康注射液。注射部位一般为前肢下端软组织,45度角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次。 ~4天痊愈。注意:当发现大鲵生病时,应将生病的蝾螈隔离并分开存放。

展开全部内容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三农养殖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

相关三农养殖推荐

大鲵,蝾螈,养殖池

2014养娃娃鱼(大鲵)赚钱吗?
三农养殖

2014养娃娃鱼(大鲵)赚钱吗?

阅读(109) 编辑小乔

(-)娃娃鱼的养殖近况今朝,我国的娃娃鱼养殖业还处在刚起步的试验阶段,豢养多数分离在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举行。因为研究经费不足和该动物...

如何鉴别大鲵种苗的质量
三农养殖

如何鉴别大鲵种苗的质量

阅读(146) 编辑小乔

大鲵俗称娃娃鱼。由于大鲵苗种价格相对贵,不少准备养殖者担心苗种问题。尤其是目前大鲵苗种市场不规范,还有受高利润的驱使,有人...

大鲵的养殖基本技术
三农养殖

大鲵的养殖基本技术

阅读(77) 编辑小乔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

大鲵的发病原因
三农养殖

大鲵的发病原因

阅读(175) 编辑小乔

大鲵发病的原因是鲵体与生活的环境不协调,抗病力差,体质弱所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水体水质不适合大鲵生活,存在危害大鲵的致病菌及...

野生大鲵引种注意事项
三农养殖

野生大鲵引种注意事项

阅读(185) 编辑小乔

野生大鲵引种注意事项及抗应激方法野外捕捉的大鲵在引种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可造成大期剧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为了不使有限的野生...

大鲵经常性吐食怎么办?
三农养殖

大鲵经常性吐食怎么办?

阅读(190) 编辑小乔

人工养殖中,大鲵进食后又发生吐食行为,这是为什么呢?生产实践证明:大鲵吐食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形成习惯,这样不仅浪费饵料,污染...

关于大鲵难产的处理措施
三农养殖

关于大鲵难产的处理措施

阅读(152) 编辑小乔

大鲵产卵的观察通过对性腺发育成熟的大鲵雌体注射外源激素后,成熟的卵黄颗粒脱离卵巢(即产),跌入腹腔后,需借助腹壁肌肉的运动将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