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这样的记载:“海参体色黑褐,肉糯多刺,不仅其品质最佳而药性甘温无毒,具有补肾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因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由于海参一般需要3-5年时间的生长期,并且大多生长在水深5、6米至20米的深海中,生长周期长,采捕不方便,每年的收获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海参人工育苗业得到迅猛发展,为海参的大面积增养殖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苗种,各地渔民根据当地不同的海岸滩涂、岛屿港湾的地理优势,总结摸索出多种形式不同、方法各异的海参人工养殖新技术。
海上筏养法
筏式养殖就是使用类似养鱼的网箱在海上进行海参的人工养殖。筏式养殖的海区最好要选择三面环山、背风流缓、水深5-9米的优良港湾。网箱用板材或是粗细适中的原木制成边长4米或是6米,高度可根据海水的深度和潮差大小定在3-4米。
每年的春秋两季,当海水温度达到8-12摄氏度,是投放海参幼苗的最佳时节。这时,养殖车间里的海参幼苗每公斤约为200-400头,因为个体较大,身体强健,这时投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像这样6米见方的网箱,可投放每公斤200头左右的海参苗种20-25公斤左右。
在饵料和浮泥比较多的海区,网箱上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海参的需求。如果发现食物不够,就要进行喂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择流水通畅的海区,拖一些微生物含量丰富的泥沙进行补充,也可以用藻类自制一些人工合成饵料进行喂养。平时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及时清除网箱内的鱼苗、螃蟹、海星等天敌以及牡蛎、海绵体等杂物。
筏式养殖海参最大的优点就是管理方便,收获率高,一般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获成品海参了。
海滩圈养法
凡有虾池、盐池,略加改造就可以进行养殖。还可以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通常选择不易风浪潮破坏的滩涂建池。池的大小、形状依地理环境而定,一般要求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 水深最低潮时在0.8-1.3米之间。“圈养池”设进出水闸门各一个或多个,闸门处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鱼类和各种敌害进入。
池底模拟海底自然形状,用石块、空心砖堆积成长条垄状,并留有空间作为海参栖息安家的地方。池底要尽可能地保持海参的原生态环境,应移植各种海藻如海带、裙带菜、海草和附着性硅藻类等。投苗前,要对养殖地进行消毒、曝晒。消毒一般采用石灰水等泼洒。
池中苗种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10-15个。海滩圈养的换水主要利用海水涨落潮差来进行水体交换,也可以利用人工交换水。一般要求每天的换水量在1/3-1/4左右。圈养海参的饵料以天然饵料为主,根据季节水温、海参个体、放养密度适当添加人工合成饵料。
圈养海参具有投资小、易管理、接近自然环境、海参回收率高、生长快的特点。圈养海参的生长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
海底播养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弥补海参天然繁殖的不足,通过人工投放海参苗来增加海区海参密度,从而增加海参的产量。在水温适宜的春秋季节,自然水温达到8-10度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将2-3公分以上的海参苗装入网袋或竹筐内,由潜水员潜入海底放入礁石间,让其自然爬行、疏散,自由选择安家的地方。底播的密度一般在每平方米6-7个。底播时应注意池中温度与海区温度的温差,一般不能超过2度。海区要选择流水平缓,饵料丰富,敌害较少。砾石与泥沙相间地海区。
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简单易操作、费用低,海参生长在自然环境,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时间即可收获。
一般情况下,筏式养殖与海滩圈养、筏式养殖与海底播养结合为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
海参的人工养殖是近年来新兴的海产养殖项目。由于养殖技术日臻成熟和养殖面积的迅猛发展,目前已膨胀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为海参的人工养殖和海参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我们的生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三农养殖内容更加丰富,非鸭寮街观点。如信息标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合作。